- 丹阳县访仙供销部通过红旗竞赛运动,改变了等客上门的采购方法,组织了一百九十多人经常登门收购生猪,近七个月来,共收生猪二千二百多头,其中已上调一千九百多头,超额15%完成了国家的上调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出口和城市市场需要。【详细】
-
7月17日
- 在和平年代,一般的人跟军用枪支是不会有什么接触的,更不要说是去看去摸一挺威力强大的机枪。【详细】
-
7月17日
- 1937年7月23日(农历)我出生在丹阳访仙窦庄前马村,在童年时亲眼所见日寇在前马村犯下的罪恶。由于前马村在窦庄镇东面,只有一河之隔,鬼子在窦庄镇设有一个据点,所以经常到镇四周村庄烧杀抢夺,前马村也不例外。现把我亲眼所见回忆如下。【详细】
-
7月17日
- 6月21日,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已经过去了。【详细】
-
7月10日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毛主席最高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指引下,也正是全国人民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丹阳学苏州,比学赶帮超苏州运动高潮时期。【详细】
-
7月10日
- 老丹阳人都知晓,卜家大园戈二叔家的五香猪头肉是麻巷门当年名声在外的招牌。而知晓卜家大园内往事的人恐怕不多,不妨细看在下道来……【详细】
-
7月10日
- “张埝盐水鹅制作技艺”于2013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详细】
-
7月10日
- 改革开放以前,很少有人提及家谱。我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滕氏宗祠在溧阳甓桥(今诸皋),你只要带上滕氏宗谱到溧阳甓桥,滕氏宗祠的主管就会留宿于你给你饭吃。【详细】
-
7月10日
- 丹阳历史上曾先后有过大小、作用不一的多座古城池,2018年1月10日丹阳日报文化周刊版《丹阳城池历史文化探寻》一文介绍了其中的l0座。【详细】
-
7月10日
- 位于丹阳市东南40里处的东新邮堂庙,是一座千年古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邮堂庙庙集,当天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但凡集前总是风雨交加,还时有雪相伴,导致地面湿滑。于是,自晋至今流传着“风雨滑邮堂”的俗语。其实,该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许多掌故。【详细】
-
7月3日
- “当当当,吃食堂,一日三餐都是汤。小孩子吃了变蟑螂,小伙子吃了拄拐杖;壮年人吃了脸发黄,老年人吃了见阎王。”每当笔者想起1987年时任荆林文化站长时,收集的这首“大跃进”吃食堂的民谣,就会勾起对当年人民生活变化的深深回忆,感慨万千。【详细】
-
7月3日
- 我们队里称罱河泥为罱沟泥。罱泥是农业农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农事,在严重缺肥的时期,为粮食丰收提供了积极的重要作用。【详细】
-
7月3日
- 1953年我父亲从上海国棉八厂调至丹阳纱厂工作。那年我11岁就跟随全家人迁居丹阳,借住在新河桥(又称老北门桥)的北边民宅,我亲眼目睹老北门大街兴旺发达昌盛的景象。虽然已过去了60多年,但我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详细】
-
6月26日
- 周玉树,司徒人,1928年生,1950年毕业于南京栖霞师范,同年暑假后经丹阳县文教科分配到新桥区万安乡木桥完小任教,担任教导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
6月26日
- 解放前,丹阳文盲较普遍,尤其是青年女文盲更多。【详细】
-
6月26日
- 长期以来,江苏省丹阳县的29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和病人饮用水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在丘陵地区的经常断水;平原地区的又因乡镇工业发展,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而缺乏洁净的水源。【详细】
-
6月26日
- 荆剑鹏(1921—2013年),我市皇塘镇南西塘湾里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武生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海派”京剧重要传承人。【详细】
-
6月26日
- 回想丹阳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变化,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三进布店的事来。【详细】
-
6月12日
- 贤桥脚下向东近百米处有一露天大古井,此处地段因有这口大古井而称为大井头,离井南三米走道旁的土围墙内就是大井头小学。【详细】
-
6月12日
- 与公章相比,不是盖在纸张上,而是盖在粮食上,不是还在大行其道,执行权力,而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三十多年前,仅是在五六十岁以上的农村人那里留下一点记忆,如今的年轻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就是粮印。【详细】
-
6月12日
- 五月五是端午,在这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每当我看到这些形式多样的粽子时,脑海中浮现出往年外婆包粽子的记忆。【详细】
-
6月5日
- 1923年,姜祥珍出身在丹阳滕村一个书香门第家。父亲姜光表,太学生。三岁时,父亲就每天写几个毛笔字教她读,她一听就懂,一读就对。可好景不长,5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9岁时母亲李氏去世,小祥珍生活失去了依靠。【详细】
-
6月5日
- 七十年前的四月二十三日,是改朝换代的神圣日子。那一年,我十四岁,在刚办不久的村小学读五年级。【详细】
-
5月29日
- 张华老师是界牌中心小学教师,他的父亲张耀庭生于1919年,1993年3月去世。他父亲留给后人遗物中的奖杯、证书、奖状等,记录了他从一个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弃暗投明,多次光荣立功,融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大潮,也…【详细】
-
5月29日
- 我老家是延陵镇旧县村。在我童年的时候,我家有兄弟姐妹8人,加父母共10人。在我10岁前,家里只有两间半草房。我的童年就是在两间半草房里度过的。【详细】
-
5月29日
- 江苏省丹阳市为活跃市场、丰富群众生活,开辟了全国最大的眼镜贸易市场,天南地北的客户云集江南小城,自由选购各式眼镜。【详细】
-
5月29日
- 1949年4月22日夜,我们在村上看到长江北岸炮声隆隆,火光照亮半边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开始了。【详细】
-
5月22日
- 那时,我和老伴烧水做饭全靠一把柴。一天下来一身的灰,房间里烟熏火燎、柴草成堆,屋椽和墙壁由于受到烟熏,乌乌黑一片。【详细】
-
5月22日
- 在旧社会,男女青年的婚姻多数是早婚,而且是由父母作主而成婚。好多年前,我曾听说过“走马看花”的姻缘,颇有意思。【详细】
-
5月22日
- 王进同志跟丹阳锡剧团有不解的缘分。工作30年,两进三出,直至退休。锡剧团的老演职人员都对他敬佩有加。【详细】
-
5月22日
- 赵禹珍(1915~1984),吕城镇马元里人。赵禹珍8岁读私塾,16岁时由其父亲送至武进罗溪镇,拜谢恒昌医师为师学习中医。在学习过程中,赵禹珍勤奋认真,刻苦钻研各种中医临床医疗技术,五年后满师返回吕城,1935年在镇上挂牌行医,主治中医内外科疾病。【详细】
-
5月15日
- 1944年夏天,中共丹阳太平区区长张国荣组织区大队和地方游击队智取了丹阳西门外西王庵恒心堂日伪军驻地的枪支。【详细】
-
5月15日
- 丹阳县锡剧团的前身叫工艺剧团,是解放初期由唐子文、杭海良等在常州组建的自负盈亏的民营文艺团体。【详细】
-
5月15日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各地掀起大办工业的热潮。发展工业能更好地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当时有句口头语说得好:“光辉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详细】
-
5月8日
- 1949年4月23日,丹阳解放了!那时候我还是个12岁的孩子,却是这一重大历史变革的见证人之一。【详细】
-
5月8日
- 姑娘是女子没有出嫁前的称呼,旧时姑娘最大的优点,是有一双伶俐的巧手,能刺绣、缝衣、纺纱、织布。【详细】
-
5月8日
- 解放初期的“三大合作”为互助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详细】
-
5月8日
- 1949年4月23日,丹阳解放,当年笔者仅6岁,对于丹阳解放的情景记忆不深。但后来听到叔叔刘正南奔忙迎解放的故事片段,至今仍然深深地留在记忆中。【详细】
-
5月1日
- 1980年,为适应中考、高考的改革,农村初中进行整合,和巷初中、小华初中、大华初中合并为小华初中,学校就建在小华大队。【详细】
-
5月1日
- 20年前的1999年,我还在市委老干部局的岗位上,为认真组织建国5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1999年4月23日丹阳解放50周年之际,举办了“丹阳市老干部革命荣誉实物展”,时任市委副书记巢继顺出席开展仪式并讲话,市级机关党委发出通知,组织各支部党员参观了老干部革命荣誉实物展。【详细】
-
5月1日
- 到陵园中安卧着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在渡江战役前夕被英国“紫石英”军舰炮击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军六十八师二0二团团长邓若波烈士。【详细】
-
4月24日
- 1949年4月23日上午,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微风拂面,春色宜人。【详细】
-
4月24日
- 我的老家在丹阳县城北五里的一个村子里。一九四九年,这一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详细】
-
4月24日
- 惊悉好友黄崇德于三月十日仙逝,不胜悲切!我与他早期的交往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详细】
-
4月10日
- 窦庄庙坐落在南庙桥(也叫奈河桥),就是现在窦庄集镇小桥附近的位置,从桥上往西有一条200米长的老街道,老街西端北侧就是庙,庙门向南,庙周围有围墙,进大门(也叫山门)两边有四大金刚,楼上是戏楼。【详细】
-
4月10日
- 火炬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希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省丹中为了纪念五四青年节或“12·9”校庆,每年都举办一场象征性的火炬接力跑,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详细】
-
4月10日
- 张连生,又名张力、张君力、张寿麟,1904年生,导墅镇东河埠头村人。他是丹阳现代革命斗争史上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中共党员,也是丹阳第一个为革命献身的烈士。【详细】
-
4月10日
- 清明,是我国传统时令中迎春的生机节日,万物苏醒,春光明媚。 【详细】
-
4月3日
- 清明是一年24个时节中第五个节日,节前一两天,农村家家户户都要修祖坟,挖坟帽,俗称“上坟”。早上或中午祭祀祖先,摆上饭菜,点烛焚香,烧化纸钱,一家大小行跪拜礼。此外在这一天,每家灶神前和门上都要插上嫩绿的柳枝,有些妇女头上还戴着用柳枝抽成的柳球。【详细】
-
4月3日
-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上坟(扫墓)的日子。儿时随父母上坟的往事至今仍留在记忆中。【详细】
-
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