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孩子驾车返回老家,行驶至访仙西家桥后,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直通老家村口,我与来去熟悉的村民打着招呼,在一张张笑脸中感受到他们流露出的幸福感。此时,我的内心也甚感高兴。【详细】
-
11月6日
- 旧时,珥陵镇称“珥村”,是丹阳四大名镇之一的古镇,坐落于丹阳东门外南乡三十里处,集商贸名铺200余家。这里集市繁荣,靠水兴镇。【详细】
-
11月6日
- 旧时,大溪里村是个有500多户人口的大村,四周水塘密布。【详细】
-
10月30日
- 夫君从外地乘火车抵丹,再坐妻子推的木制独轮车(俗称“小车”)回家。这种男人坐车、女人推车是发生在五、六十年前的丹阳河阳、司徒一带乡村的事情,不是村规,几近民约。【详细】
-
10月30日
- 少时,在我们村后的西北方向有一座铁塔。听村民们讲,铁塔建于解放初期,是南京来的一批大学生设计建造的,至于为什么在这交通极不方便的偏僻乡村建造铁塔,村民们没有提起过,不知其中的原由。【详细】
-
10月30日
- 新中国成立初,苏南行政公署在丹金溧漕河两岸的珥陵和横塘地段,由国家投资,于1953年5月建成全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区。【详细】
-
10月30日
- 我们丹阳地区河塘湖泊纵横交错,水产品丰硕。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香。【详细】
-
10月23日
- 旧社会,比较大的村庄及富裕人家,都办一所私塾,请一位私塾先生教育自己的子女。【详细】
-
10月23日
- 最近觅得一张老报纸,在1952年1月24日《新闻日报》的第四版刊登了一则消息,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还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详细】
-
10月23日
- 9月25日下午,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第五党支部在黄凌云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和部分老师来到了开发区麒麟村,瞻仰“红色堡垒麒麟村”纪念碑。【详细】
-
10月23日
-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居家过日子的消费追求主要集中在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上,人们俗称叫“四大件”。【详细】
-
10月16日
- 1981年11月16日,丹中的学生课余饭后谈论的都是当晚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对战东道主日本队的冠亚军决战,走读生在家里可以看,寄宿生则渴望能在学校看上现场直播,毕竟中国三大球能否实现零的突破就在当晚。【详细】
-
10月16日
- 到这里来放电影的是丹阳县第五电影队。放影队里有一个年龄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小田,是第五放影队里最年轻的放映员。【详细】
-
10月16日
- 岁月的巨轮滚滚向前,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七十个年头,作为祖国儿女,我们既是这70年岁月变迁、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果实”的分享者。抚今追昔,当年国贫民困的窘境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详细】
-
10月16日
- 在我们国人的思想里,有时会想不起自已的生日,尤其是父母的生日,但只要有人问起新中国的生日是哪天时,大家均不用思考,“10月1日”脱口而出,这大概就是我们国人的国庆情结。【详细】
-
10月9日
- 今年,伟大的祖国母亲七十周岁了。小城丹阳和祖国各地一样,在70年的发展里取得了辉煌成就。【详细】
-
10月9日
-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详细】
-
10月9日
-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回忆70年前新中国成立那天的往事,记忆犹新,感慨万千。【详细】
-
9月25日
- 1949年10月1日,吕城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举行了一次场面壮观的大游行。【详细】
-
9月25日
-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喜庆日子。丹阳城乡各界都兴高采烈地升起了五星红旗。【详细】
-
9月25日
- 《丹阳日报》2019年9月4日“老档案”版《大哥魂归故里记》的文章,详解了张国荣烈士牺牲的情景,激发了我的记忆。【详细】
-
9月18日
- 1970年4月24日夜晚,丹阳县行宫中学文艺宣传队在马场村进行文艺演出至九点多时,突然,天上一颗飞快游动的星星在宇宙中奏起了《东方红》乐曲。【详细】
-
9月18日
- 1970年3月左右,一列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专列火车,从火箭卫星的总装测试车间秘密开出。【详细】
-
9月18日
- 1979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我在后巷新华中学任教。作为主抓高中毕业班的教导主任,我自感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再创1979年高考辉煌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校领导、毕业班老师期待我们教导处能拿出可行的实施方案。【详细】
-
9月11日
- 昨天,来自世界各地34个校友会的近300名代表欢聚复旦大学,参加1992年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谊活动暨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复旦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复旦校友陈至立到会为马相伯铜像揭幕,并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祝贺。【详细】
-
9月11日
- 1951年9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那次节日,我是在丹阳县志愿军新兵征招站度过的,并遇到了一次终生难忘的风波。【详细】
-
9月11日
- 年幼中秋赏月的往事,至今仍然留在我的记忆中。【详细】
-
9月11日
- 最近觅得一张1952年1月24日出版的《新闻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则消息,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还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详细】
-
9月11日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打倒的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妄图卷土重来,国内外的阶级敌人里应外合,反革命分子和特务分子活动猖獗,搞得国内社会秩序很不安宁。为了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大革命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一系列…【详细】
-
9月4日
- 春茧丰收,丹阳吕城区蔡塔乡二村吕金凤家的茧子也长得很好。【详细】
-
9月4日
- 我大哥张国荣,1919年生于丹阳麦溪村。15岁时经亲戚介绍到上海进新印刷厂当学徒。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义愤于日寇侵华的罪恶行径,他主动到工会举办的职工夜校学习。其间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思想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出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抗日…【详细】
-
9月4日
- 新民路70年来的巨大变化,是丹阳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这样的巨大变化,令人欢欣鼓舞,引以自豪,未来将建设得更加美好!【详细】
-
8月28日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种田的肥料全靠有机肥料当家。“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年的有机肥料主要有畜禽粪肥、草塘泥、绿肥、饼肥、“三水一绿”、人粪和家杂肥、秸杆还田等7大类。【详细】
-
8月28日
- 获得奖状,体现了一个人在工作、学习上做出了成绩,我们祖孙三代都有奖状,这种好的家风,我家将一直传下去。【详细】
-
8月28日
- 炎炎烈日下山了,身子疲惫满身汗水的农家人拿着工具离开田头,匆匆回到家中。【详细】
-
8月21日
- 日前,儿子驱车接我到郊区农家乐游玩,看见牛儿在远处山坡上悠闲地吃草,我不禁想起自己少年时的放牛时光。【详细】
-
8月21日
- 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人们生活中的淘米洗菜、浣衣涤衫皆到河边、水塘或井中取水完成,家家户户还必须备一只水缸以盛存食用水。【详细】
-
8月21日
- 想起五六十年代前辈们的车水号子,真是悦耳动听。他们战天斗地、历经艰辛为国为家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传承。【详细】
-
8月21日
- 1959年8月国家农业机械部成立,即着手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全国农业机械化形势。【详细】
-
8月14日
-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全国人民:“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应该忘记来时的路。”这令我再次想起经历过血与火战斗历程的父辈生前谆谆教诲。【详细】
-
8月14日
- 我的童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譬如,捣鸟蛋、捕麻雀、套知了、斗蟋蟀等等。而储存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是一次精心设置陷阱、捕捉灰鼠的趣事。【详细】
-
8月7日
- 深入学习地方党史后,我觉得丹阳是一座革命之城,丹阳人民有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详细】
-
8月7日
- 明代弘治年间,丹阳东北部与常州武进交界处的七峰山北坡山脚下的严庄村,居住着孙氏家族。【详细】
-
8月7日
- 该版面刊出我小学恩师马越、原市国土局局长马毛头等人写的回忆文章,激起了我萦绕在脑海中的钓黄鳝往事。【详细】
-
7月31日
- 十年前每逢珥陵镇上集日,我就看见镇大桥东旁侧,有补锅人设摊补锅,人们习惯管补锅师傅叫补锅佬。【详细】
-
7月31日
- 我是丹阳县延陵区安息乡新庄村一个贫农的儿子,现在我已到苏南丹阳中学来读书了。【详细】
-
7月31日
- 县领导决定建造一座人民大会堂。地址选在新北门现人民体育场对面。【详细】
-
7月24日
- 我的二姐周铮出生于1930年,大我21岁,从我记事起,就感觉姐姐对我特别亲。【详细】
-
7月24日
- 套鞋、木拖、钉鞋三样过去都是雨天用的雨具,是下雨天或冬天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必备日常生活用具。【详细】
-
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