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庄村位于陵口镇东一里地,向东两里就是庙段张家村,向南二百米就是京杭大运河,向北一里就是沪宁铁路。随着集镇建设的步伐加快,新世纪初梅庄已与陵口镇连为一体成为镇东新区。【详细】
-
1月28日
- 云阳街道横塘大钱村大运河边的青阳浦渡口,在抗战时期,为中共青阳浦地下交通情报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大江南北转运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接送来往地下人员、发展地下党员、输送情报,迎接丹阳解放做出艰苦的努力。【详细】
-
1月28日
- 上世纪70年代,我从一名“知青”被调入化工厂内当学徒工。当时我高兴极了,因为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详细】
-
1月28日
- 我们家的餐桌换了好几张,但换的最多的还是餐桌上的“内容”,从这里更能窥视生活变化的一斑。【详细】
-
1月21日
- 儿时的冬日才叫严冬,外面朔风呼啸,大雪封门,室内滴水成冰,毛巾冻得铁板似的。这种冬闲时节,夜长昼短,农家老小焐在被窝里,起床后就得烧午饭了。【详细】
-
1月21日
- 记得童年时,母亲每年总要烧腊八粥给我们吃。【详细】
-
1月21日
- 新的一年又要来临,随着年关的临近,这也意味着新一波的单身男女相亲热即将到来。对于父母安排的相亲,有些人期待,有些人忐忑,有些人则是抵触……相亲,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择偶模式,近世纪也在不断变化着。【详细】
-
1月21日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我们地方农村的家家户户,每年都在深秋初冬的季节里,都在自己家里腌制咸菜(白根青菜、雪里红芥菜),萝卜干、洋生姜等。那时候农民家庭一到冬天,一日三餐的稀饭(米粥)都是依靠家里腌制的咸小菜下餐的。【详细】
-
1月21日
- 记得自己上小学时,老师经常发登记表,要求学生填明家里有几辆自行车、几块手表等。在那个年代,拥有自行车的家庭是被划到富人圈子里的。【详细】
-
1月14日
- 斗箩和升箩是一种以容积作计量单位的器具,它专用于粮食计量,从古以来在我国乡村广泛使用。至于它起源于何时,本人未作考证。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家乡农村仍在使用。大约是农业合作化以后(1952年前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如今六十三四岁以下的人,见过它们的恐怕不多。【详细】
-
1月14日
- 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初八叫腊八。据传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寺庙都举行诵经,取五谷杂粮和各种果实,煮成粥供佛,取名腊八粥,后来在汉族地区传至民坊间,所以每到腊八,家家户户都吃腊八粥。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好了,腊八粥的食材更加丰富,也越来越讲究。【详细】
-
1月14日
- 1938年4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一支队、二支队进入苏南开辟战场,建立茅山革命根据地。新四军老二团选择在云林地区叉河口村东的褚家棚办起兵工厂。由于条件所限,新四军武器装备不够精良,主要采用“一硝二磺三木炭”制成炸药包和手榴弹,去炸毁日本鬼子和伪军的据点。【详细】
-
1月14日
- 春节、元宵期间,丹阳市文化馆都要举办灯谜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1982年起到现在已经有了三十三年历史。【详细】
-
1月7日
- 丹阳之所以称为“篮球之乡”,除篮球运动普及外,还与篮球名人多是分不开的。【详细】
-
1月7日
- 1937年冬,日军侵占了丹阳,其残忍至极的暴行给丹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激起了丹阳人民的愤恨和血性。【详细】
-
1月7日
- 我幼年时家住丹阳南门外眭巷村(现属云阳街道),1937年日寇入侵我县时我才五岁。祖父带着我和姐姐弟弟及全家人逃难至延陵那边的高庄村(属金坛),他老人家将我们的生活安排好后立即回家看门。【详细】
-
12月31日
- 1951年吕城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同年吕城供销社所属的吕城糕饼坊诞生。吕城糕饼坊的地址,设在吕城河北将军弄内。【详细】
-
12月31日
- 烛,人们俗称蜡烛,是用蜡和膏、红粉制作而燃烧取光的东西,古时就有“火光烛天”的说法。蜡烛由蜡和烛芯组成,蜡又分黄蜡和白蜡,黄蜡取自蜂房,白蜡取自蜡虫,烛芯一般用优质麦草秆做成。【详细】
-
12月31日
- 草埂和土结,都是泥土制作的。从旧社会过来的农村老年人,都知道草埂和土结的制作及它们的用途。【详细】
-
12月31日
- 吕城镇的冷切羊肉是远近出了名的,尤其是梁家村一带的村民,每逢秋冬季节,几乎家家都做起了羊肉、羊汤的生意,改革开放后靠羊肉生意发家致富的人家有许多。【详细】
-
12月31日
- 在地处茅山老区珥陵镇云林片区,有一个叫褚家棚的地方,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有一座新四军组建的兵工厂。【详细】
-
12月24日
- 曲阿美酒是丹阳黄酒古代名称之一。考古资料证实,其酿造史已有3000余年。【详细】
-
12月24日
- “文革”开始不久,上海某徽章厂首先生产出的第一批毛泽东像章,很快被抢购一空。少数人戴着像章串联到北京,受到无数忠于毛主席的红卫兵青睐。忠诚而又狂热的红卫兵,带着红袖章,挂着像章走南闯北,为文化大革命“煽风点火”的同时,也为毛泽东像章掀起了助推作用。【详细】
-
12月17日
- 棉花事关人们的衣帽鞋被,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化纤工业几乎为零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尤显宝贵。为此国家历来把“粮棉并举”,高度重视,规定了棉产区的征缴任务,棉农们精耕细作,保质保量踊跃上交任务,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就自己的亲历亲为,回忆一些那个年代从种、…【详细】
-
12月17日
- 那年一个纷纷扬扬飘着雪花的早晨,一列南下的火车驶进吕城站,车上下来了一批青年男女,有好几百人。他们个个身背行囊,人手一根半人多长的竹棍,风尘仆仆地进了吕城镇。【详细】
-
12月17日
- 原丹阳县的第一所水产学校——丹阳延陵水产职高学校,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时,全县有若干初中毕业的农村学生都未能如愿升学高中。【详细】
-
12月10日
- 旧时有一座横跨在丹金漕河上(珥陵珥渎河)的古石桥,坐落在镇中心街处称嘉晟桥。它建于何年代无法考证,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在屡遭战火摧残的嘉定年间,由乡贤刘建重建,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详细】
-
12月10日
- 时光荏苒,许多铭刻铁路昔日辉煌与荣光的设备,悄然之间,便无声地湮没在漫漫的岁月中。【详细】
-
12月10日
- 历史上延陵年年都养鸭,故延陵鸭饺名闻远近。上世纪六十年代延陵建起了孵坊,每年都有大量的苗鸭供给各生产队和养鸭人饲养。入秋,肥壮的成鸭食品站全部收购,销往市场。【详细】
-
12月10日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界牌是新四军南北交通的桥头堡。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中共(京沪)路北特委等都曾设于界牌(旧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12月3日
- 儿童时代,农村还十分落后,娱乐活动也相当单调贫乏。一到夜幕降临,家家只有残烛灯火难寻乐趣。我和弟妹们最好的去处便是缠着奶奶讲故事。【详细】
-
12月3日
- 小的时候,能吃饱饭就是天大的愿望,可白薯家家却不缺。即便是这样,真正的白薯糖还是很稀罕的。【详细】
-
12月3日
- 立冬了,标志着已经进入冬天了。寻常的日子里,找一家羊肉汤馆,吃一碗丹阳版的羊肉泡馍——京江饣齐,是一种“任性”。【详细】
-
11月26日
- 前几天,我特地去访仙镇采访了几位文化历史名人,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向我们叙述了抗战时期日寇在我们家乡访仙镇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件被称为“访仙桥近月轩茶馆惨案”的事件……【详细】
-
11月26日
- 晓丽桥村在九曲河及丹访公路的北边。解放初期,晓丽桥村的祠堂和庙宇就被丹阳市政府征收,办成晓丽桥粮食收购站,整个访仙要交的公粮及统购粮,都要送到晓丽桥粮库。【详细】
-
11月26日
- 民间谚语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人间。这些谚语是中华儿女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间文化的结晶。【详细】
-
11月26日
- 荆中梧是一位私塾老先生,出生于丹阳县桂仙乡吕头村,后继承到冯家村一荆陆氏孤老太名下,故而在该村定居,娶妻生子。【详细】
-
11月19日
- 又到农忙时节,记忆中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农民的土地归生产队集体所有,水稻栽插是最辛苦的时段。那时我所在工作的丹阳县新华中学总要组织师生到学农基地帮助社员抢收抢种。【详细】
-
11月19日
- 六岁那年秋天,听村上大人说鬼子打来了,他们那紧张的样子,像是出了大问题,我们孩儿也心神不定起来。一天下午傍晚时分,很多人都往屋后的山坡上跑去,我们也赶过去看热闹。只见一架飞机像没头没脑的“瘟神”,在西边二十里外的上空打圈圈,转了几个圈之后,突然俯冲下去,只听得…【详细】
-
11月19日
- 包国桢先生是无锡人,他身材挺拔,眉清目秀,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人际关系和谐,是我市教育系统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详细】
-
11月12日
- 1940年前后,丹阳已经是日本鬼子的占领区。陈庄村东边的戎梅村也驻着伪军高克明部队,敌人隔三岔五串到陈庄扫荡,抓捕新四军,抓新四军的家属,在敌人的扫荡下,村民们晚上不敢睡在家里,常常在帽山的松林里过夜。【详细】
-
11月12日
- 旧时的农村,小孩出生后有着诸多习俗,一般的有满月、百露、送夏、交周。【详细】
-
11月12日
- 作为回报,金庸也欣然挥毫,以一幅“怀先祖之遗爱,睹今贤之丰功”字卷,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和对丹阳的赞美。此字卷现在丹阳市档案局保存。【详细】
-
11月6日
- 1937年底,上海、南京及苏南全境沦陷,日军进犯沿途,狂轰滥炸,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当时的丹北人民同样淹没在火海和血泊之中,人民陷入了灾难的深渊。【详细】
-
11月5日
- 10月8日“老档案”版报道《杨巷村为何无杨姓》的奇事。无独有偶,导墅镇也有同样“奇事”。该镇有一“项家村”,今全村亦无一项姓。【详细】
-
11月5日
- 晚上在家我喜欢听广播新闻,出于对新闻的好奇,我向广播站投了一篇新闻稿件,竟然被广播站录用了。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隔三差五就向广播站投稿。【详细】
-
11月5日
- 魏家墙门坐落在新桥老街西二里处的魏家村。魏家村墙门可雄伟漂亮了,远看一颗“印”,恢宏气派,分前、中、后三进房子,三个天井,前代七间开面,中后各五间开面。【详细】
-
11月5日
- 旧时的民间补锅一般为2~3人,一个师傅,一两个徒弟,以流动为主。补锅工具有鼓风机、炭炉、锤子、破布棒等。补锅匠们挑着补锅家什,远道而来,走村串巷,为别人补锅,也为自己挣口饭吃。【详细】
-
10月29日
-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的枪声打响后,形势越来越紧张,凡是有家在农村的上海人开始来乡下避难。【详细】
-
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