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1-86983129

广告:
13852937700

丹阳新闻网二维码 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

关 闭

首页 > 历史人文 > 老档案
  • 吕城联合诊所往事

  • 吕城联合诊所(吕城中心卫生院前身),成立于1951年9月10日。当时吕城联合诊所的地址在吕城镇新街里,是租借原新街居民龚某的三间房屋。龚某在建国前是开办粮行的老板,房屋较宽裕。【详细
9月7日
  • 一张学历最低的毕业证书

  • 1949年4月23日,丹阳解放。贫苦的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进学堂念书。吕城中心小学1948年时一年级还两个班90多人,到了1949年暑期后开学,已增至3个班150多人。【详细
9月7日
  • 丹阳裴氏源流考

  • 修家谱者,古已有之。承袭至当代,又有源流考热,其原因有二。一为近代中国战火连年,致很多氏族流离失所,其祖传家谱也早以不知所踪,后人续考以告慰先祖。【详细
9月7日
9月3日
9月3日
9月2日
  • 革命人永远年轻

  •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都北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九三阅兵”。在阅兵观礼台上,有一位从丹阳走出去的耄耋老兵,他虽然没有穿上军装上过战场,却同样为抗日战争和世界…【详细
8月31日
  • 丹阳货运业变迁记

  • 丹阳货运业源于清末民初的车箩行。地方封建势力霸占东南西北门的运河土码头,形成各霸一方的“车箩行”,统揽码头装卸短途驳运。【详细
8月24日
  • 纳凉晚会

  • 我生产队里有才艺的男女青年也应邀表演了二胡、口琴独奏,年轻小伙朱向阳在锡剧《珍珠塔》中方卿的《跌雪》唱段,姑娘朱红琴在锡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风声紧》唱段,我演唱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这征难》等等,同样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1949年前那充满时代气息的纳凉晚会至今让…【详细
8月24日
  • 儒医林征五

  • 儒医,广义上指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医者。儒医之称,始于宋代。民国及之前出生的知名医家,大多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懂文史,喜艺术,善书法。著名学者邹韬奋说: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上却加了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详细
8月24日
  • 六十年代“广积肥”

  •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那化肥奇缺的六十年代,农村各地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广积肥多打粮”的号召,广大社员在队干部带领下千方百计寻找肥源,力争“肥多、粮多”的好年景。【详细
8月24日
  • 吃风凉夜饭

  • 吃风凉夜饭的习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居住在弄堂里的人们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很早很早以前,邻里间相互频繁交往、沟通,自然而然形成这种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的融洽关系,一直传承至今。【详细
8月17日
  • 道光年间吕城的小“兰亭”

  • 清代道光年间,吕城诗人陈旦华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河围地势具山林,莫道桃源无处寻。每到蓼红芦白后,文人结伴快登临。”词中“河围”位于吕城镇南之东一里,现名荷园里村,有着800多年的历史。【详细
8月17日
8月17日
  • 剃头、理发与美发

  • 在白云街的原丹阳师范对面有一间朱记理发店,人到中年的朱师傅手艺精湛人缘好,收费公道,附近的市民都去那里剃头,生意奇好。儿时的我也都是在那里剃头。朱师傅从年轻到退休直至去世前都在干着一件事:理发。【详细
8月10日
  • 点螟蛾灯

  • 螟蛾灯是一种杀稻田螟蛾的灯。螟蛾是螟虫的成虫,螟虫对水稻的危害极大。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开展科学种田,积极预防病虫害,充分发动群众,宣传科普知识,彻底改变了旧社会“靠天吃饭”的状况。【详细
8月10日
  • 倪甸村的抗日烈士徐秉林

  • 徐秉林烈士家住珥陵镇倪甸村(原云林乡倪甸村),兄妹6个排行老五,因家庭贫困,1934年,刚满14岁的他就背井离乡,去镇江毛巾厂学徒。后因日寇侵略中国,工厂关门,他失业了。【详细
8月10日
  • 丹阳农民队,轰动南京城

  • 六十年代,有一场将军与农民对阵的篮球赛在南京军区军人俱乐部举行。将军与农民的球赛是一桩亘古未有的新事。中央台拍了新闻纪录片,《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新华日报》等报刊都报导了,为中国农民的壮举叫好。【详细
8月10日
  • 贺甲战斗烈士墓碑记

  • 贺甲战斗时,王耀坤任中共丹阳二区(即延陵地区)区委组织科长,以新四军地方干部身份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子弟兵,因此对当年这场惨烈的打鬼子战斗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更对牺牲的战友先烈念念不忘,为重修贺甲烈士墓并树碑立传而调研奔波,竭尽心力。【详细
8月3日
  • 六十年代初全城统一烟熏灭蚊

  • 统一烟熏灭蚊效果虽然非常好,不过要花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由于“666”药粉属于农药,是计划分配物资,一年两次烟熏灭蚊,要用掉“666”药粉6~8吨,这样对农业农药治虫,就受到一定的影响。【详细
8月3日
  • 轻摇蒲扇过夏天

  • 又到了夏天,酷暑难当。早些年代,蒲扇是家中必备的纳凉工具,万万离不了它。只是,当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风扇和空调,蒲扇的功用也就大大减退了。现如今,你很难在一般的家庭找到那古朴实用的蒲扇。【详细
8月3日
  • 村里刚通上电的时候

  • 1963年春,我们洪家大队通上了电,是我们吕城公社十六个大队中,第一个通上电的大队。因我大队以东紧邻武进九里的红星大队,红星大队1962年就已通上了电。我们与红星大队只有一条吕渎河相隔,我大队为了也能早一点用上电,与常州供电局多次沟通协调后,常州终于同意把电杆电线连接…【详细
7月27日
  • 吕凤子作于1947年祈求和平的封面画

  • 早就听说著名画家吕凤子以善画仕女佛像驰誉艺坛,可是惭愧得很,他的作品我却未欣赏拜识过。前不久,老诗人姚江滨从扬州来访,携来他四十年代出版的三本诗集,其中一本《归来》的封面画竟是吕凤子所作,这使我开了眼界。【详细
7月27日
7月27日
  • 亲历栽桑养蚕的岁月

  • 穷则思变,为尽快走出贫穷,我们当时的红星大队改变传统陈旧观念,打破了单一的以粮为纲,选择了切实可行的投入少、见效快的以栽桑养蚕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当时我们缺吃少穿提前走出贫穷打下了基础。【详细
7月20日
  • 农村平整土地

  • 由于当时的农民还是小农经济时代,农事都是手工操作,领到这些属于自己的土地,已是欢欣鼓舞,哪管什么大小高低不等的田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在这种田地间耕种。【详细
7月20日
  • 耥稻

  • 眼下又到了要给稻田除草的日子,我不由想起旧时耥稻的情景。【详细
7月20日
  • 难忘“4·23”

  • 1949年4月23日,百万大军渡长江,一举解放了丹阳县城。当年,笔者仅6岁,年纪虽小,但也听到和看到那年“4·23”期间的一些岁月片断,至今仍然深深地留在笔者的记忆中。【详细
7月20日
  • 夏天话席子

  • 进入夏季以后,每家每户都要收起垫被,换上席子。席子按用途分有枕头席、沙发席、摇篮席、睡席(俗称席条)。【详细
7月13日
  • 地下联络员黄三叙

  • 黄三叙出生贫寒,他个子高大(约1米90),机智勇敢,是地下党组织的堡垒户。从茅山下来的新四军和地下党组织,每一次都是黄三叙秘密侦察确保安全后,才设法让他们在黑夜里摆渡过河并送上他们去铁路的小路。新四军完成掘轨任务后,在路口警戒接应的黄三叙再悄悄带领新四军一道迅速…【详细
7月13日
7月13日
  • 说书

  • 从前的九里,镇虽小却有十来家茶馆,每年都有一家茶馆请说书先生说书。在茶馆大堂靠墙的一边,用几块木板搭一个二尺来高的台,台前放一张条桌,桌前围个桌围,桌后放张椅子。桌上除一块警堂木外没别的物件。【详细
7月13日
  • 六十年代我在大成桥供销社

  • 1965年11月18号,刚满16岁的我和一批80多人的待业青年,在县供销社培训三天后,分别分配到县供销系统的各个下属单位。我和另外两位女同志被分配到我县东边最远的地方——大成桥供销社。【详细
7月6日
7月6日
7月6日
6月29日
  • “文革”中的初院长

  • 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被打倒”的初院长。他工作的地方是一个杂物间,隔壁就是厕所,一股难闻的气味不时飘过来。他手里经常拿着一把长柄扫帚,每天到病房扫两次地。【详细
6月22日
  • 住房变迁话小康

  • 七十年代的农村掀起了楼房热,父亲又带领全家盖了两间一披青砖青瓦的楼房。从此,我家有了正儿八经的卧室、客厅、厨房、猪舍,地面全部浇上水泥。全家的生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详细
6月22日
  • 七十年代的交通工具

  •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当时中国可以说是自行车的海洋,连美国总统小布什当年也在中国骑过自行车。【详细
6月22日
  • 司徒地区抗日二三事

  • 1937年冬,日寇侵境,丹阳沦陷,城乡的学校、私塾解散关闭。次年春夏之际,新四军挺进到苏南敌后,建立茅山抗日根据地,进而在周边农村地区组建县、区、乡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相继建立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配备专职教育干部,实施以抗…【详细
6月22日
  • 乡村的“叫卖声”

  •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我还在上小学,放午学或放晚学走到村口,就听到“爆米花”、“棉花糖”、补锅”、箍桶”等叫卖声。【详细
6月15日
  • 农家的绳

  • 绳在农村用途广泛,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它是农家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品之一。【详细
6月15日
6月15日
  • 城乡生态环境的变化

  • 生态环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作为五大文明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我们丹阳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了极大的变化,城乡面貌一新。回想旧社会的生态环境,和现在比较起来真是感慨良多。【详细
6月15日
  • 1980年为肯尼亚总统捕鱼

  • 肯尼亚总统莫伊一行在参观练湖农场的水稻生产后,于1980年9月17日下午2时,总统的车队来到鱼塘的马路上,车队停下后,从车子上下来一行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我们的捕鱼。【详细
6月8日
  • 毁家兴学只为叫醒中国

  • 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这样一所荣誉满满、闻名于世的大学创始人,就是我们丹阳人马相伯…【详细
6月8日
  • 旧时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 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艰难、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艰辛和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艰苦。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昨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农村中、小学的明天、前程一片锦绣。【详细
6月1日
  • 丹阳虞巷里马相伯家系考

  • 据此可知:从赵奢到马援时已传十一世,马援到马周传十一世,马周到马端临(马廷鸾之子)传二十二世,马端临到马相伯(建常),马建忠传二十世。据何先生提供的清咸丰戊午(1858年)相伯先生族谱书影看,家谱卷首题“…【详细
6月1日
  • 师生同织“牛大衣”

  • 时过境迁,师生同织“牛大衣”的事已过去五十八年,编织“牛大衣”的学生们也都早已成为“爷爷、奶奶”的白发老人了,但当年师生们学习劳动两不误,乐为灾区献爱心的举措,却难以忘怀。 【详细
5月25日
  • 抗日爱国老人马相伯

  • 马相伯出生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际,去世在1939年中日酣战期间,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晚年时,其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扣在一起,救国事迹不胜枚举。【详细
5月25日

论坛热帖

关注我们

意见与反馈:0511 - 8698 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