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南朝陵墓石刻保护工作协同开展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万进带队来到我市,就南朝陵墓石刻保护的协同立法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镇江及我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卢道富、赵立群、韩静慧,市检察院检察长黄洁陪同调研。

推动南朝陵墓石刻保护工作协同开展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来丹调研

本报讯 (记者 菀滢)昨日下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万进带队来到我市,就南朝陵墓石刻保护的协同立法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镇江及我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卢道富、赵立群、韩静慧,市检察院检察长黄洁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详细了解我市在南朝陵墓石刻保护工作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实施效果。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示了秦汉至隋唐间石刻艺术的发展脉络,现分布于开发区、丹北镇、陵口镇,包括11处26件石刻,其中10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多次大规模整修和保护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设立警示牌、专人巡查及24小时实时监控等,有效提升了野外石刻文物保护能力。我市还与南京博物院合作,投入巨资进行考古勘探,并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和环境整治计划书,以促进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然而,保护工作仍面临农村偏远地带的管理难度、环境污染对石刻的侵蚀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保护,需要人大立法解决整体保护南朝陵墓区和石刻的问题,南京、丹阳、句容三地联合申遗,并针对自然因素对石刻的影响制定相应保护法规。

调研组对我市在南朝陵墓石刻保护工作中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以及实施效果表示肯定。调研组表示,南朝陵墓石刻不仅属于地方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财富。保护工作需要不同地区政府之间、文物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后期,将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等方式,推动南朝陵墓石刻保护工作的协同开展。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