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印牧欣
在全市创新创业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海归”青年凭借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做出了亮眼的成绩,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成卓就是其中一员。2014年从加拿大留学回国后,他敏锐抓住家族产业的市场风口,帮助企业顺利转型,成为国内连续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生产领域的佼佼者。
抉择:海外金融梦VS家乡建设情
上个世纪90年代,朱成卓的父辈白手起家,创办了注塑材料企业,主要为汽车主机厂做配套。三十多年来,传统注塑加工行业越来越难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亟需转型升级。2014年,朱成卓从加拿大留学毕业。是留在国外追求自己的金融梦,还是回国扎根企业建设家乡?他向市场要起了答案。“根据调研,美国在新型热塑复合材料领域做得比较好,有两三家企业在批量给市场供货。”朱成卓说,当时国内新型热塑复合材料应用十分受限,没有自主生产该材料的企业,只能依赖进口。“当时非常看好这个行业在国内市场上未来的发展,就选择了回国加入企业。”
破局:零起步开拓市场 多举措逆势突围
由于专业不对口,回国后的朱成卓一切从零开始。“我先跑销售,跟客户介绍这个材料,发现客户不理解。”朱成卓说,当时客户并不相信国内企业能生产出新型热塑复合材料,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一材料,市场开拓异常艰难。而国外很多企业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精神,激励着朱成卓把产品做到极致。对此,他一边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生产线,确保产品质量,一边钻研新型热塑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使用条件和加工方法,一步步打开了市场。
同时,由于该材料在海外需求量大,朱成卓利用自身语言优势和留学期间积累的人脉资源,将自己的产品推向了海外。2016年,公司50%的业务在北美顺利开展,市场拓展效果明显。
然而,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2018年起,受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的影响,企业的海外订单逐年下滑,直至全面停滞,朱成卓决定转战国内市场。他瞄准了新能源产业,与新能源车企对接了动力电池防护业务。很快,公司业务量在回归原先水平的基础上,还提升了50%,为后来再次出海开拓欧洲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力:侨联搭台促成长 创新赋能再出发
朱成卓说,年轻企业家难免欠缺经验,如果能与优秀企业家交流学习,会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市侨联创办的留学归国创新创业人士工作委员会就充分满足了他的需求。
自成立以来,留学归国创新创业人士工作委员会举办了多场创业大赛、主题交流、产学研及项目路演、人才赋能等活动,搭建高层次人才资源对接交流平台,促进海内外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供应链等资源的双向流通和资源共享,激励年轻企业家勇于突破专业局限,以更加多元和开阔的视角去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与朱成卓一起留学的同学中,80%的人在毕业后选择了回国。他说,祖国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家乡的热土,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无论时代如何变幻莫测,敏锐的嗅觉、务实的行动、相关组织和部门的支持,永远是创业者的“致胜法宝”。接下来,他将握紧 “接力棒”,立足产品创新,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推动企业成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的领跑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