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春潮涌动,万物竞发。2025年4月1日,《江苏省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省级法规,也是江苏以立法破题、以制度创新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落子”。

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从涓涓细流到广袤大海,江苏大地上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活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11.4%,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领跑全国……数字基因已深深植入江苏各产业发展脉搏。从元宇宙古镇的虚实交融,到自动驾驶小巴的智慧穿梭;从公共数据平台的千亿级汇聚,到“数据要素×实体经济”的千帆竞发,江苏正以“数”为笔,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血液”,制度是畅通循环的“经脉”。长期以来,共享的“孤岛”、流通的“壁垒”、安全的“隐忧”,成为制约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坚冰”。《条例》的出台,正是江苏以法治之力破题的回应。作为全国首部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不仅构建了“聚、通、用、治”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更以“能共享的数据不得重复收集”的硬约束,打破“数据烟囱”,推动公共数据日均交换3.32亿条次、开放1.69亿条次,为千行百业注入动能。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路径,江苏以立法创新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探路,彰显了“先行者”的担当与智慧。  

数据要素的价值,在于流通与融合。从“沉睡资源”到“创新引擎”,江苏以公共数据为突破口,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2024年新增汇聚数据556.77亿条,治理形成标准数据315.72亿条,打造了覆盖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数据金矿”。例如,常州蓝象智联通过隐私计算技术打通医保、保险数据,实现保险理赔“分钟级直赔”,经济收益超千万元;南京中禹智慧水利研究院整合电力与水利数据,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效率至90%。这些实践印证了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爆发力。当数据与场景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业态勃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的动能愈发澎湃。  

数据安全是发展的“压舱石”。从“风险洼地”到“治理高地”,《条例》以硬核条款回应社会关切:严控敏感个人信息处理,禁止“大数据杀熟”,明确突发事件数据“用后即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的“安全网”。例如,针对算法滥用问题,《条例》明确平台不得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为消费者权益筑牢“防火墙”。江苏更以技术赋能安全,推动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等技术落地,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充分彰显了安全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唯有守牢底线,方能行稳致远。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以数据为“创新引擎”。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荣”,《条例》专设“数据产业”章节,体系化布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乡村等新赛道,推动建设3000多亿条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培育千余家数据商,累计交易额超20亿元。从苏州大数据交易所的生态聚合,到“数据要素×”专项案例的全省推广,江苏正以场景创新牵引技术突破,以生态共建激活产业潜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数字社会转型,一幅“全域数字化”的江苏未来图景已跃然眼前。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江苏省数据条例》的施行,不仅是地方立法的创新实践,更是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江苏答卷”。从制度破冰到生态繁荣,从安全筑基到创新突围,江苏以“数”为帆,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劈波斩浪,为全国贡献“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沈莹)

详情请见:https://www.wxrb.com/doc/2025/04/02/395856.shtml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