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市专业人员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关爱促进行动和专业支持。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赵平平 摄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旨在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并倡导全社会理解与关爱自闭症患者。他们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宛如独自闪烁的星星,双眸明亮却缺乏对视。全球每100名儿童就有1~2名被诊断为自闭症,3岁前是干预黄金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激活大脑可塑性。若孩子对呼唤无反应、无语言交流、重复刻板行为,请立即就医:年龄越小,改变轨迹的可能性越大。
自闭症的表现多样
社交障碍:他们可能不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对父母的呼唤无反应,也不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关注和互动。
语言沟通障碍:部分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甚至可能终生不说话;有些则可能说话流利,但内容重复或缺乏逻辑性。
重复刻板行为:如旋转物品、排列玩具、坚持固定的生活模式等。
兴趣狭窄: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如天气、数字、地图等。
孩子如有以下行为需及时就医
6个月:不能被逗乐,不会大声笑,眼睛很少注视人。
10个月:听力正常但对叫自己名字没有反应。
12个月:对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没有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
16个月:不会表达任何词汇,对语言反应少,不理睬别人说话。
18个月:不能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
24个月:没有自发表达的双词短语。
3岁:喜欢独自在角落玩,兴趣狭窄,不会和父母对视交流,行为刻板重复,不会正确玩玩具,难以适应新环境等情况。
尽管社会对自闭症关注度逐渐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心存侥幸,认为孩子只是因为年龄小或是性格内向而不善交流、表达,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医生说,两岁以前大脑可塑性强,及早筛查、干预治疗,将会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医生建议,家长在带养过程中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发育,对照不同年龄儿童提示自闭症的预警特征及语言发展阶段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自闭问题。
“一些家长希望通过动画片、早教机等电子产品改善孩子的自闭情况,这样的效果是很小的。”医生说,以上行为只是孩子被动接受,没有相关反馈行为。对于自闭症的治疗帮助不大。亲子互动是改善自闭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自闭症的治疗中,医院根据对患儿的评估结果制定适合的方案,由家庭和医院共同完成,其中家庭的干预训练至关重要。
对于自闭症,社会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知,如自闭症就是智力低下等观点。医生说,虽然自闭症患儿中有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问题,但是自闭症儿童不等同于一般的智力低下儿童,两者在临床上的表现还是有很多不同,如社会交往方面,轻症自闭症患儿智力水平正常,以自娱自乐为主,智力低下患儿可能并没有上述特征,只是表现为能力较低,但并不排斥社交。
(赵平平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