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严华 晓丽
春风拂面,杨柳依依。近日,记者走进丹北镇东方村,放眼望去,美丽乡村春意盎然,村内环境整洁,彩虹步道蜿蜒向前延伸,草木苍翠,鸟语花香,宽敞明亮的文体广场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锻炼身体,红瓦白墙的农舍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一畦畦规整的“小菜园”格外亮眼;田野里,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推窗见绿、开门赏景,一方方美丽、整洁的小庭院扮靓了农家,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着迷人的风姿,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让人沉醉。
近年来,东方村坚持党建引领,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工作,以此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大提升。
在创建“美丽庭院”过程中,东方村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倡议书,将“美丽庭院”建设的意义、打造标准广而告之,并利用村内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大力宣传,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营造“人人参与、户户争创”的浓厚氛围。同时,该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起初在各自然村中选取一至两户家庭作为模范户,为村民树典型、立标杆,并大力宣传,带动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中来,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推动乡村风貌从庭院“小美”向乡村“大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妇女等示范带动作用,把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生活日常,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引导村民自觉摒弃不良习俗,革除各种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生活陋习,推动农村文明新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由外在美向内涵美提升,带动乡风文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为让“美丽庭院”景观进一步绽放,近年来东方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修缮村级道路,持续推进村级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有机结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人心更齐了,干群关系也更融洽了。
如今,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开窗有景、处处见绿的美好愿景在东方村已逐步变为现实。村民们将自家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各种植物花卉的装点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村里每年还对新评选出的“美丽庭院”家庭进行授牌并通报表扬。“美丽庭院”建设已成为东方村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东方村东安自然村宋军家庭,是一个7口之家,四代同堂,家中有一位76岁的老母。夫妻二人勤俭持家,乐于助人,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们平时十分孝敬老人,对孙子孙女关爱有加,一家人相亲相爱,家庭和睦,成为左邻右舍学习的榜样。走进这家精致的庭院,只见大门口挂有“美丽庭院”的牌子,院内生机盎然,中间设有一座供家人喝茶和休憩用的凉亭,别具一格,庭院东、西、南侧空地都种有绿植和花卉,西南侧还有一小片竹林,春风吹起,花香扑鼻,竹林里发出“沙沙”声响,令人心旷神怡。“下班回来,在庭院里除除草,修剪修剪花木,看看庭院里的美景,再陪小孩玩玩,陪老娘聊聊天,感觉十分惬意。”说起“美丽庭院”创建带来的成果,宋军喜不自禁。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了解,目前东方村共有“美丽庭院”家庭352户。方寸间、花草间汇聚着每家每户的满满幸福,也承载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广阔愿景。
东方村党委书记张伟欣喜地说:“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参与‘美丽庭院’建设的热情高涨,这些庭院或以绿植为主题,或以环境整洁为亮点,清新而温馨,各具特色,多姿多彩,为东方村增添了一张亮丽名片。”
在打造“美丽庭院”的同时,东方村还聚焦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继成立了篮球队、健身舞队、九狮舞队等文体队伍,逢年过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展演或比赛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其中,丹阳九狮舞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该村通过文化引领、文化赋能乡村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全面提升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我村将持续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让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张伟表示,东方村将深入学习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继续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大力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展示,引领更多家庭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建设热潮,同时建立健全“美丽庭院”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带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美丽、传播正能量的风尚,促进乡风文明,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家园,让农村美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