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郡玉 祉越 通讯员 徐利阳)不立碑,不留名,逝者隐入江水,长伴自然……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响应绿色殡葬理念,践行生态环保殡葬方式,昨日上午,市民政局在长江丹北段举行了一场庄重而肃穆的骨灰集体江葬活动,25位逝者的骨灰伴随着花瓣,缓缓撒入长江,与江水融为一体,在广袤的水域中长眠,共赴生态之约。
当天,逝者家属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陆续抵达仪式现场,有序按照流程完成信息登记、骨灰领取等相关事项。随后,一场简洁却不失庄重的追思仪式举行,现场弥漫着凝重的氛围,家属们默默缅怀逝者,寄托着无尽的哀思。仪式结束后,家属们怀抱逝者的骨灰,手捧鲜花,缓缓登上船只,前往长江指定的骨灰抛撒区域。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鸣响,载着逝者与家属期望的船只缓缓前行。在指定区域,25位逝者的骨灰与花瓣一同被轻轻撒入长江。
“骨灰江葬,既符合人类‘来自自然,回归自然’的自然法则,又与我国的殡葬改革方向一致,是一种科学文明、节俭节约的骨灰处理方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江葬活动严格遵照25户逝者家庭的心愿和嘱托开展,活动结束后还为逝者家庭颁发江葬证书,以此作为对这一特殊告别方式的纪念。
“父亲生前就一直崇尚自然,他常说人来于自然,最终也应回归自然,因此我们选择了江葬这一方式。看到父亲的骨灰与江水、花瓣相伴,仿佛他以另一种方式融入了广阔天地。”逝者家属蒋剑平感慨地说。
据悉,2017年以来,我市已有101位逝者骨灰撒江,他们的灵魂回归自然,融入这片大地。
为营造浓厚的文明殡葬氛围,近年来,市民政局与市文明办共同发布文明殡葬倡议书,呼吁市民厚养礼葬,长辈在世时给予充分关爱,去世后摒弃铺张旧习,践行文明节俭治丧理念;倡导响应绿色发展号召,通过树葬、江葬等生态安葬方式,让逝者与自然相融,守护绿水青山;鼓励采取敬献鲜花、网上祭扫等文明环保方式缅怀逝者。同时,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文明低碳祭扫,引领市民转变观念,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殡葬新风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