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笑
每天一开门,吕城镇的“荷花池小区党群服务站”就有很多居民进入。他们或在大厅咨询事务、办理业务、参加娱乐活动,或在家庭医生工作室找医生量血压、测血糖,又或是来到二楼,打乒乓球、看书、跳舞……而在服务站的智慧云平台前,工作人员正透过屏幕密切关注着小区的动态。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吕城镇去年启动的“红荷乐居”项目。
“红荷乐居”项目是吕城镇为提升基层为民服务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目以吕城镇中心村、西符村、花龙村三村合并的拆迁安置社区荷花池小区为试点,充分利用小区原有资源,通过7个月的设计建设,将原物业楼改造成集综合服务、党建展示、协商议事、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荷花池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自去年10月开门运营以来,有效服务小区常住居民900户、约2000人,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受到周边群众的广泛好评。
“小额取款,每日每人限取300元。”写着上述内容的一块牌子摆在党群服务站一楼丹阳农商行荷花池金融服务驿站的柜台上。在“红荷乐居”项目的推动下,丹阳农商行在荷花池小区设立了便民金融服务驻点。“这里不仅提供交水电费、医保查询、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还涵盖了信用卡办理、ETC业务申请等多元化服务内容。”丹阳农商行驻点的工作人员唐焕介绍,该驻点可以提供小区居民基本所需的金融服务项目。“以前去镇上银行取钱要倒两趟公交,现在下楼走两步就可以拿到买菜钱。”一位阿姨刚使用了小额取款服务,揣着刚取出的现金走出服务站去买菜。
同样在一楼,“家庭医生工作室”的蓝白标识也透着暖意。上午10点,居民吴留全正坐在诊疗台前测血压,量完血压后,鉴于手头的降压药快吃完了,便让这里的医生开了一盒。“有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方便多了,有个小毛小病可以找医生看一看,拿药也不用跑老远了。”吴留全摇了摇手中新开的药,对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服务非常满意。
“这里每天都有小区居民前来量血压、测血糖,居民有不舒服的地方,医生也会针对病情开方拿药,派驻的医生都是高年资的全科医师,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在这里进行服务的吕城镇花龙村村委会后备干部钱雯翠介绍,服务站内不仅有常规的医疗金融以及日常咨询服务,还提供一站式服务窗口,涵盖户籍管理、社保咨询、计划生育等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办理各类手续,后续服务站还将进行公益理发、修鞋缝补、家电修理等服务的第三方招募,让居民在小区内就可以解决日常所有小问题。
在二楼的休闲娱乐区域也聚集了不少居民,墨香与欢笑声在这个空间交织。退休20多年的老教师李土坤正坐在图书室临窗的藤椅上,老花镜滑到鼻尖,专注地研读《聊斋志异》。
“我每天8点到10点雷打不动地来这看书,还能和老伙计们交流心得。”李土坤指着书架上各种名著说,“放置的书籍质量都很高,楼下的工具箱里还有放大镜,为我们这些老年读者想得很周到。”除了图书室,这里还有棋牌室、乒乓球室、舞蹈房,不同休闲需求的居民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一个服务站要对接900户居民、约2000人,工作人员时间精力不够用怎么办?记者在现场看到,荷花池小区党群服务站大厅的LED大屏上的数据正实时跳动着,如同社区的“神经中枢”,很好地解答了这一疑问。这是“荷花池智慧小区云平台”,作为“先锋善治 红荷乐居”项目的技术载体,它正成为小区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帮手。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平台有5个主要板块:党建引领板块,为小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方向指引;民生服务板块包含了住户的主要信息,方便社工人员摸排和管理;善治红荷板块则凸显了小区的管理功能,实现了智能化运营;“视播汇聚”板块整合了小区内100多个全天在线的摄像头,形成了强大的监控网络;“智慧积分”板块鼓励居民参与自治自管,通过上报问题等方式积累积分,兑换礼品,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智慧治理不是冷冰冰的屏幕数字,而是有温度的民生服务。工作人员钱雯翠打开“视播汇聚”板块,100余路监控画面可以随机切换。“我们在线上就可以迅速知道哪些路口有垃圾堆积、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或是小区内发生了什么紧急事件,工作人员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部门解决,让居民生活更安全。”钱雯翠说。
从“跑断腿”到“家门口办”,从“简单服务”到“精细治理”,吕城“红荷乐居”项目用绣花般的功夫,将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荷花池小区党群服务站的方方面面进行体现。智慧云平台上跃动的数字,是900户家庭的幸福密码;农商行驻点里的小额取款,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的民生密钥;家庭医生工作室的血压计,丈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个服务站的小空间里,吕城镇的干部居民们用智慧和热情,书写着镇域社区的精彩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