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氢乙酸钠新规实施,市场情况如何?

02425b89be431a3c1a2baf34a8f0eecc

图为一款在售的红方腐乳配料中标注了脱氢乙酸钠。记者 帅莹 贺丽华 摄

本报讯 (记者 帅莹 贺丽华)今年2月,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正式实施,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被大范围禁用,涉及面包、糕点等7类食品。新规实施后的一个多月,我市市场执行情况如何?消费者对此又是否知情?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连锁超市及烘焙店进行了调查。

在开发区一家超市的烘焙区,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近二十种预包装面包、蛋糕,根据生产日期显示,均为新规实施后的商品,在配料表中,均未发现脱氢乙酸钠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丙酸钙、山梨酸钾等符合新国标要求的食品防腐剂。而在走访的几家烘焙店里,在售的大多是现烤烘焙产品。部分销售人员表示,由于商品都是新鲜制作,保质期只有2~3天,因此不存在添加防腐剂的情况。

“网上都说脱氢乙酸钠被禁用,为什么一些腐乳及腌制商品里还含有该添加剂呢?”采访过程中,市民蒋先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瓶红方腐乳的配料表中,除了大豆、黄酒、食用盐等材料外,还含有脱氢乙酸钠,“我特地对比了好几样商品,发现仅这一个品牌仍在使用这种添加剂,这是不是属于不合规的商品呢?”

通过查询,记者了解到,此次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范围调整,为删除其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应用,并将腌渍蔬菜中的最大用量从1克/千克降至0.3克/千克,并非全面禁用。目前脱氢乙酸钠仍合法用于腌渍蔬菜、护肤品及药品中。

对此,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烘焙产品的消费量明显增多。当一种食物的消费量由少变多时,就需要考虑其中某种食品添加剂累积之后是否会超过安全限值。研究发现,长期过量摄入脱氢乙酸钠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潜在损害。修订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规定,就是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行业实际使用情况调研作出的决策,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而做出的调整。

该工作人员强调,消费者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是否会危害健康与其一次摄入量以及一年当中吃的频次相关。脱氢乙酸钠是调整了使用范围,并不是被“禁用”,依然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添加了脱氢乙酸钠的产品,按标准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只要不是长期、大量食用,是安全的。而从今年2月8日起生产的食品,就必须遵守新国标的规定,之前生产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可以正常销售和食用。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