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超
“三月不食油菜薹,纵享春光也枉然。”近日,位于司徒镇隆方生态园的15亩油菜花田热闹非凡,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摘着生的油菜薹就往嘴里送,边吃还边竖起大拇指。
他们缘何被油菜薹圈了粉?
带着问题,记者下了田。“你尝尝看,生的掰下来、撕开皮,有一股清香。”隆方生态园负责人史琴芳将刚采摘下来的菜薹递给记者,满脸期待,“清脆甘甜,口感有点类似萝卜,但没有一点‘萝卜味儿’。”
“这是我们去年引进试种的油菜新品种‘宁杂158’,富含钙、硒、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营养丰富,口感也很棒。”史琴芳介绍,这个品种的油菜出油率高、抗病性强,在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可以采摘油菜薹进行售卖,最后剩下的油菜秸秆也是宝,经过处理能变成生态有机肥料,给土壤增加肥力。
菜薹好吃,产量如何呢?史琴芳告诉记者,油菜薹产量不俗,亩均出薹200公斤,以每公斤16元计算,亩产可达3200元。“从3月10日开始采摘油菜薹,一直可以持续到4月10日左右,而且不用过多管理,正常采摘后,会从分支再次出薹,持续提供稳定的产量。”史琴芳说。
“‘一菜多用’模式,通过摘薹促进分枝,能够调节油菜群体结构,对早花早薹进行控制,不但不影响油菜的生长,还能稳定菜籽产量。”司徒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农艺师包春雨介绍,通过提升亩均油菜种植效益,能够进一步推广油菜种植面积,让油菜产业更好发展。
近年来,司徒镇充分探索“油豆”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高效种植模式,不仅有效补齐种植空窗期,实现耕地轮作与保障粮油供给的良性互动,还能改善土壤、提高群众收入。待到春花烂漫时,油菜花田还能成为游客春游赏花的好去处,真正将“农闲田”变成“增收田”“景观田”。“相信通过‘一菜多用’的油菜新品种推广,加上一系列先进高效技术的应用,油菜产业也能吹响发展的号角,为农户增产增收‘加油’。”包春雨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