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微行动” 文明新风“大跨步”

核心提示: 近日,司徒中学通过播放关于文明祭扫的公益片,号召全体师生开展文明祭扫活动,并倡议每位少先队员及家人走进烈士陵园,瞻仰、追思、传递革命精神。

本报记者 谢超

“梨花风起正清明,文明祭扫更清明”。近日,司徒中学通过播放关于文明祭扫的公益片,号召全体师生开展文明祭扫活动,并倡议每位少先队员及家人走进烈士陵园,瞻仰、追思、传递革命精神。

“通过观看公益片,我懂得了要用鲜花代替纸钱,用思念代替鞭炮声,今后我会和家人一起,文明祭祀、绿色追思,让清明节更‘清明’。”该校九年级学生余苗说。

近年来,司徒镇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小组的常态化运行,以推动文明婚俗、文明殡葬为重点,不断破陈规、除陋习、树正气,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宜规范化、乡风民风文明化。

“小治理”翘起乡村人居环境“大生态”

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绿意满园……站在司徒镇杏虎村北陵自然村村口放眼望去,一条宽阔平坦、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向前延展至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浓浓的田园气息让人感受诗意的慢生活。

自3月初开始,杏虎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方案》,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从村容村貌提档升级、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给乡村按下“美颜键”,不断刷新“高颜值”人居环境。

“清明节即将到来,纪念馆也将迎来一波又一波祭扫高峰。希望通过我们的小清理、小整治,让前来祭扫的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优美环境、文明乡风;也用故乡的发展和变迁,告慰许杏虎、朱颖烈士。”杏虎村党委书记黄兢告诉记者。

美丽司徒建设是一场接续奋斗的持久战。“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培棠村、吴塘村、杏虎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逐步优化薛甲路东延等5条道路,实施前姜堰、大南岗等8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推动司徒从‘一点美’向‘全域美’转变。”司徒镇副镇长杜辉忠说,通过持续开展的环境整治,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动员,营造你争我比、不落人后的浓厚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陈规陋习,养成爱护环境、保持干净的良好习惯。

“小改变”带动乡村移风易俗“大时尚”

“尽快推进全州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融入农贸交易、夜市经济等业态,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盘活闲置低效地块。”这是前不久,培棠村党委书记谭卫平在参加完村民议事会后,写在笔记本上的内容。

村民议事会,议出新乡风。为了更好地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培棠村党委围绕“村民议事会”,制定了一系列村规村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村民议事小组会议、组织一次党群服务活动,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有意见需求的村民参加;采取张贴通知、微信推送、入户走访、现场征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村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好台账留存,并定期汇报进度,积极回应村民关切。

在一次次敞开心扉的议事过程中,村里的公共设施翻新了,村庄的环境变美了,村民开始认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依托“村民议事会”,培棠村开门履新办实事,把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上。“有事大家议,有话跟党说,有难大家帮!现在每当听到要开会的消息,村民都跃跃欲试,纷纷在会上建言献策,共同为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村民张富荣说。

自移风易俗推进以来,司徒镇通过多种举措推动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充分发挥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广泛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同时运用道德讲堂等线下平台,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内容,内化理念更新、外化行动自觉;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乡贤“五老”在倡导移风易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制止高价彩礼的行为,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动全镇群众移风易俗“大风尚”。

“过去,我们村部分村民办红白喜事,为了要面子、讲排场,到处借钱;现在在红白理事会的倡导下,我们成立了12支清风志愿服务小分队,为村民提供无偿服务,也不接受主家宴请、礼金馈赠。”谭巷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赵玉华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自“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已累计为群众办理“红白事”180多件,节约资金150余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括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谭巷村党委书记谭来训表示,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谭巷村将进一步完善红白理事会的运行管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文明乡风不断吹进村民心田。

“小行动”弘扬乡村尊老爱幼“大传统”

每天11时许,位于司徒镇光明路居委会的“丹养食堂”内,阵阵饭香便飘散出来。红烧肉、基围虾、青椒肉丝、莴苣蚕豆……每天五道菜品,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老人们有序排队领餐后,坐到干净、亮堂的餐桌前,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地唠着家常,享受美好“食”光。

为解决辖区内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群体比重越来越大的现状,近年来,司徒镇高标准建设老年人助餐点,打造“15分钟服务圈”,不仅满足老人用餐需求,还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我们每天都会配备8元和10元两种自助套餐,60~69岁老人可享受爱心套餐;70~79岁老人可减免2元;80岁以上老人减免3元;60周岁以上低保和80周岁以上特困对象减免5元。”光明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吴金生说,为了让老人吃得安全放心,助餐点不仅挂有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食材安全追溯机制,确保食品安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在全镇营造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的社会氛围,近年来,司徒镇多次开展春节慰问老年人活动,先后举办中秋节、重阳节等多项节庆活动,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幸福时光。“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所需,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杜辉忠说。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