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造海创集聚“强磁场” 助推人才向“新”聚

核心提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报记者 曾丽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近年来,高新区始终秉持“以心联侨、以情聚才”理念,立足发挥创新创业平台对留学人员的吸附集聚作用,通过搭平台、建体系、优服务,助力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人才”来。高新区聚焦资源集成,打造“零壁垒”共享生态以平台共享破题,构建“硬支撑+软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在硬支撑上,开放共享降成本。针对海归初创企业“设备贵、检测难”的痛点,引导6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电子显微镜、生物检测仪等高端设备1600余台(套),提供“预约即用”检验检测服务,累计为各类留创企业节约研发成本超2000万元。针对发展空间的难点,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园区高新创业公司优势,优化研发和产业空间布局,为慧创医疗、盈华制造等78家留创企业搭建了孵化平台。在软服务中,全流程服务抓保障。在完善服务体系上,继续以做细、做优、做强服务人才为引领,积极探索创业辅导、创业保姆等人才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留学生创新创业高地。在深化校地合作上,深入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构建高校院所与产业园区协同育人体系,大力推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大学生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等平合载体建设,吸引有志青年来园区逐梦。同时加强标杆引领,在欧美同学会丹阳分会副会长、慧创医疗董事长汪待发的推动下,高新区脑科学医疗产业跻身“国家队”,今年1月成功落地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借此吸引各类人才参与攻关,形成“顶尖平合+菁英人才”的创新矩阵。

聚焦第一资源,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发展成效在全市12个镇(区)中属高新区中居首。2024年,高新区锚准“园区建设提升”主线任务,在镇江十大园区考核中争先进位,取得预期最好成绩,其中土地整理、培大育强等考核指标均为镇江第一;2024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较2023年增加4个,投资同比增长约44%;慧创医疗C轮融资顺利推进,获批国家发改委脑机接口重大专项特别支持项目,脑科学产业集群雏形初显……近年来,高新区正以“人才强区”战略为引领,依托生态、区位与产业三重优势,全力打造聚才“强磁场”,吸引八方青年英才,支撑高新区产业向新、向智、向未来迈进。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明的四个着力点之一。为此,高新区坚持双引共振,延链聚才。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服务好总投资30亿元的金石三维项目,谋划3D打印创新实验室建设,推动高端人才聚集,赋能高质量发展。

走进江苏金石五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展厅和生产车间,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新潮”的气息,车间一派忙碌景象。据悉,该公司是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在华东地区布局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基地。为优化产业布局,企业在高新区投资30.8亿元建设金石三维汽车零部件3D打印全球生产基地,规划用地145亩,分两期推进。其中一期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超9亿元,税收贡献逾8000万元,将带动数百个技术岗位就业。“高新区贴心为企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我们企业创新驱动、发力未来产业的摇篮,也是我们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引领行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该企业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高新区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高标准打造丹阳(上海)飞地孵化器,深度对接北上广深“飞地引才”资源,柔性引进天坛医院、北理工的顶尖团队,实现“人才在外地研发、成果在本地转化”的创新模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用心施策、用情留才,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一直是高新区打造聚才“强磁场”的重点工作。通过打造“高新区人才俱乐部”活动品牌,开展“才聚丹阳 共话未来”“中德创新园交流”“情满中秋 与你同乐”“新春围炉话发展”等一系列交流活动,近百人次参加了交流,进一步增强了“高新有我,发展有我”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聚焦产业前沿,绘就归国创新创业“三大高地”。产业项目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在建设“全国脑谷”上,高新区以慧创医疗为核心,整合上海念通、南京纳实及天坛医院臧大维团队、北理工胡斌团队技术资源,推进长三角脑科学医疗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贯通脑机接口光、电、核三大技术领域,完善脑科学产业生态链。在抢占低空经济赛道上,高新区依托北航骐骥空天、南航翼动智航、深圳启天锤等技术力量,通过政策扶持与产业链优化,加速集聚低空经济企业,重点突破低空交通、无人机应用场景,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在深挖视觉科技潜力上,高新区发挥工大金凯纳米级镜片加工技术优势,联合丹阳眼镜产业基础推动VR硬件升级;引导盈华、丹耀光学等企业布局VR内容开发与交互技术创新,构建“硬件制造+软件生态”全产业链,实现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时,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新园区新质转型、企业自主创新引领上下功夫、求突破,孵化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企业,引进来更大更优的重大项目,为‘镇江很有前途’书写好更美更强的高新区篇章。”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说。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