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志宝
省丹中有一个农场,六十来亩地,位于原全州望岸庄的东北角二里多路的地方,四周距马甲庄、望岸庄、全州镇、固村都有两三里路,是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孤岛”,有一条土质机耕路从望岸庄村通向农场。
该农场原属县人武部,后因人武工作重心转移和交通不便,便流转给了省丹中,作为学生学农的基地,有利于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增强学生劳动观点,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强化学生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观念。
学校派总务处副主任李学平常年蹲点农场,统筹农事安排,三个班级一个轮次轮换下农场劳动,一般3至5天,成了学校全年整体工作的例行安排,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达到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的目的。
每次学生劳动结束回校,皮肤就晒黑了一圈,身上多了几个红疱,那是农场的蚊虫咬的,因为农场地处旷野,两面河沟围绕,蚊虫多而大,学生形象地说:蚊虫大似蝇,一咬一个疱。痒得很,所以每次下农场学生均需带蚊帐。由于农场只有8间平房,睡的是双人床,所以基本都是二人合铺睡的多。大忙季节,炎热的天气,没有空调、电风扇,天气闷热难耐,蚊子又多,经过白天一天的繁忙劳动又非常疲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真是一次对学生的严峻挑战和考验,一次意志品质锻炼的极好机会。
农场两面有河,河宽约20多米,水清浪平,微波荡漾,但河坡是硬黄土,又陡又滑。夏天天热,农场没有自来水,学生没处洗澡,只能在河边冷水擦身,但带队老师的心就悬了,怕一不留神有学生擅自下河游泳,万一出事那就不得了了,所以带队老师再三强调严禁下水游泳,同时派学生干部监督,以防万一,晚上睡觉前查铺点名。令行禁止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
在农场劳动时听当地在田里劳动的村民讲,农场这地方可能是雷击区,附近村民劳动时在雷雨天气曾几次遭遇过雷击,我们带队老师听到后就格外警觉,在劳动时一看雷雨天气出现,就紧急召集学生回宿舍休息,确保安全。
一到大忙季节农事紧迫,需要突击队进行抢收抢种,由于我在校团委工作,又年轻力壮,而且农村出身,懂农活,学校就派我带领高三年级共青团员组成突击队急行军8公里到农场突击干活。一般是下午放学后集中出发,干到晚上10点返校。鉴于大家干活已饿,农场给每人发一两个熟山芋,大家边吃边走。吃完后就大唱革命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的金山上》等红色革命歌曲,一首接一首,唱掉了疲劳,赶走了睡意。激越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随风飘向远方。天上月亮高挂,满天星辰,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晚风一阵阵掠过脸庞,路旁的田野里蛙声一片,路上歌声阵阵,此起彼伏,仿佛在一比高低,不知不觉就到学校了。一次突击就是一次锻炼,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在丹中求学的青春岁月记忆中又多了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夜晚。
稻麦抢收上来了,为了能及时晒干,保证颗粒归仓,学校的水泥篮排球场都空出来临时当晒场晒稻子,晒麦子,体育活动都暂时移到足球场上去进行。同学们课余时光路过时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和粒粒饱满的麦子,心中充满了喜悦,因为有他们付出的滴滴汗水,同时也使他们从中悟出了“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