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农业大镇责任 打造乡村振兴延陵样板

核心提示: “三农”稳,则大局稳。延陵是我市农业大镇,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责无旁贷。

本报讯 (记者 丽萍 通讯员 姜媛)“三农”稳,则大局稳。延陵是我市农业大镇,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责无旁贷。围绕今年重点工作,延陵镇将紧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主线,在培育产业发展更强动能的同时,继续做优“农文章”,通过盘活“农”资源,夯实农业基础;突出“优”特色,打造优质品牌;深耕“村”建设,提升村镇品质,打造乡村振兴延陵样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活力,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关键。该镇把2025年作为园区质效提升改革攻坚年,全年计划盘活工业用地200亩以上,将制定优化存量用地管理办法,排定园区闲置清单,探索制定“更新自用”“更新载体对外招租”以及“二级市场交易”三种方式开展低效盘活;建立亩均税收动态评价体系,加强土地使用权人亩均税收动态评价,健全“以奖代补”等激励方式。

在创新转型上,该镇将紧盯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方向,全力支持阀门等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资;进一步支持科信电缆、巨贸康万家、汇天机电等企业和国企、外资开展股权合作,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的产业培育链条;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与高新区联动发展,做优做好成果转化的载体,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在项目攻坚上,将加强9个市级重点产业类项目周期管理,做好全过程跟踪、全链条服务,积极推进在手在谈项目,跟踪服务好博蓝特半导体等4个在手在谈项目,力争推动项目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延陵将扛起农业大镇责任,持续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创建、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工作,全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同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步消化存量问题。突出“优”特色,打造优质品牌。将进一步擦亮行宫青虾品牌,推动青虾种苗供应、成虾销售、饲料服务等产业链条提质增效,有序探索“科技小院”模式,通过“新农人+特色产业”激活产业发展潜力,深化“六个一”挂钩帮扶,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80万元,稳定性收入不低于120万元。

深耕“村”建设,提升村镇品质,该镇将。围绕“四联四治四美”长效管护要求,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农村沟河、村庄环境、农田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开展集中整治日活动。加快完成“小菜园”连片区域自然村覆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推动延星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村建设,打造一批内外兼修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时深化与茅山风景区联动机制,做好“上茅山,回九里”文章,开展景区微改造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力争九里景区收益突破400万元目标。

与此同时,今年该镇还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延陵幼儿园民转公,推动凤凰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加强延陵卫生院“镇江市特色科室”建设,引进CT设备,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协调市管、税务、民政等事项入驻,提升“一站式服务”实效。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入基层,打通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依托延陵关爱之家、蒲公英之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书香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季子文化、贺甲战斗、柳茹贡氏文化等主题文艺创作。持续办好“四季村晚”等特色活动,全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