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孙和峰在大棚内忙着修剪樱桃番茄枝条,为促进下茬果品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记者 蒋须俊 萧也平 摄
本报记者 蒋须俊 萧也平 通讯员 蒋云华
迎着三月的春风,记者走进位于丹北镇宝山村的孙记蔬菜家庭农场,只见这里土地肥沃,仿佛是大自然眷顾的净土。农场以其独特的种养结合模式,在150余亩土地上,描绘出了一幅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画卷。
步入孙记蔬菜家庭农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规模颇为可观的场区,35亩设施大棚整齐排列,尤为显眼,在阳光下银光闪耀。走进果蔬大棚,一股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台燃油加温器精准调控着大棚内的温度,为果蔬生长营造出最适宜的环境。此时,四五位游客正沉浸在采摘的欢乐之中,他们的欢声笑语与饱满鲜艳的果蔬,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一颗颗红的、黄的、绿的樱桃番茄,宛如晶莹剔透的宝石挂满枝头,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让人垂涎欲滴。
农场主孙和峰是一位朴实憨厚的农民,他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农业发展理念。他介绍,基地这茬小番茄即将收尾,旁边那几垄已经修剪过枝条的,是为第二茬做准备,约一个月后挂果上市,且能一直销售到7月份。农场种有4亩樱桃番茄、10亩草莓,全程使用有机肥,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品质安全。
孙记蔬菜家庭农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创新种养结合模式。农场养了3000多只土鸡,它们在空地上自由觅食、嬉戏,不仅增添生机,其粪便还是宝贵资源。此外,农场年养猪十多头,猪舍干净整洁,管理有序。鸡和猪产生的粪便,经科学发酵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果蔬种植的优质有机肥。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病虫害防治上,农场将绿色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大棚里,一张张黄、蓝板整齐地排列着,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性,将它们吸引过来进行捕杀,守护果蔬健康。同时,采用生物防控技术,释放虫害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为保证果蔬的授粉,棚内还养有蜜蜂,形成了小小的生态循环。
“我们的小番茄零农残,你尝下口味。”孙和峰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眼神满是自信。事实也证明,他的坚持和努力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一个樱桃番茄大棚能采摘1万多斤,最高价每斤可卖到10多元。农场紧跟时代步伐,2020年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借助互联网将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已成为中国有机果蔬供应商。
农场种植的“红艳”草莓,果实饱满、色泽鲜艳、口感香甜,品质上乘。今年春节以来,这里便成了热门采摘地,每天有六七十人慕名而来。游客们穿梭在草莓丛中,亲手摘下一颗颗草莓,品尝甜蜜滋味,体验田园乐趣。孙和峰深知,只有种好地、种对作物,才能赢得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他不追求大果大粒,而是执着于口感纯真、自然生长,让消费者吃得健康,吃到真正安全放心的果蔬。
为让更多人品尝到优质果蔬,孙记蔬菜家庭农场在丹阳城区设了两个门店。一个是在天波城与他人合作开设,这里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能够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另一个位于新民中路的丹阳劳模农产品展馆,设有农场的特色果蔬展位。通过这些门店,农场的农产品走进了更多市民的生活,也让绿色理念更深入人心。
“孙记蔬菜家庭农场的成功,不仅是自身发展历程,更是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它为周边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的无限潜力。”孙和峰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孙记蔬菜家庭农场将继续秉持绿色生态理念,不断创新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农产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这片土地的明天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