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蟹司令”的养殖全链条模式

核心提示: 在陵口镇,51岁的杨沛权是大闸蟹养殖圈里响当当的“蟹司令”。

本报记者 邹亚俊

在陵口镇,51岁的杨沛权是大闸蟹养殖圈里响当当的“蟹司令”。从事大闸蟹养殖10年来,他不仅掌握了从扣蟹培育到成蟹养殖的全链条技术,还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养殖模式,实现了养蟹年利润超百万元。

杨沛权正式踏入大闸蟹养殖行业始于2015年。起初,他和许多养殖户一样,依赖从外地引进扣蟹(大闸蟹的幼苗)进行养殖。然而,引进扣蟹不仅成本高,还存在运输损耗和适应性差带来不可控的因素等问题。第一年养殖结束后,杨沛权意识到,要想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必须掌握扣蟹培育的核心技术。

为了实现养出大蟹、养好规格生态蟹的目标,他决定亲自培育扣蟹。此后,每年5月,他都前往盐城射阳选购大眼幼体蟹苗,并将这些蟹苗投入自己承包的170亩水面中,其中16亩专门用于扣蟹培育,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水质的扣蟹培育技术。

“自己培育扣蟹,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能根据成蟹养殖的需求,定向优化扣蟹的品质。”杨沛权自豪地说,这些扣蟹不仅满足了自家养殖需求,还成为周边养殖户争相购买的优质苗种,每亩扣蟹的净收入达到了7000多元,远超传统引进模式的经济效益。

除了扣蟹培育,杨沛权在成蟹养殖方面也颇有心得。“养蟹就像带孩子,得细心、耐心,还得有科学的方法。”他注重水质管理、饲料配比和病害防治,确保成蟹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标准化池塘养殖的推广,让微观增氧等技术得以普及,大闸蟹的品质变得更加可控。每到蟹季,来自本地和常州、上海等地的客商纷纷上门收购,产品供不应求。基地的成蟹亩效益稳定在8000元左右。

杨沛权举起一只张牙舞爪的扣蟹对记者说道,“别看它现在个头小,每斤只卖45元,7~8个月之后能长到5~7两重,零售可卖到180元一只,那时就是蟹农增收致富的利器。”扣蟹和成蟹的双重收益,让杨沛权的年利润突破了100万元。

对于未来,杨沛权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打造属于自己的大闸蟹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他还希望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