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核心提示: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茅猛科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市科技界、实业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以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让迅驰车业董事长张荣平产生了强烈共鸣。他说,迅驰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不动摇,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保持一致。

位于丹北镇的迅驰车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汽车灯具企业,关注销售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的提档升级。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技术的加持,很难长久地做下去,更不用谈做大做强。尤其是制造业,如果没有技术的加持,就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怪圈。”张荣平表示,迅驰车业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增值,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公司销售收入的7.5%以上,在产品研发和应用层面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目前,公司正在对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前景可观。“迅驰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守牢实体经济根基,紧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把科技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持续加强与国际、国内芯片公司的合作,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荣平说。

“作为一家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企业,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同。”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扬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作用,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让他们意识到科技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产业创新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位于高新区的工大金凯是一家致力于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及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结合丹阳眼镜制造的产业特色,先后开发了高端镜片超精密加工专用机床、镜片抛光机、激光隐形打标机等高端功能镜片生产所需的整条自动化产线,其中高端镜片加工专用机床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大大降低了企业设备采购成本。公司还通过自研超精密机床的功能拓展,创新研究AR、VR镜片加工工艺,致力于推动中国元宇宙技术发展与应用。“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也更大了。”李瑞扬表示,工大金凯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紧跟国家战略,聚焦关键领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同时,进一步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意义。”市眼镜商会秘书长袁红锦说,丹阳眼镜产业的发展历程,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而且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则让丹阳眼镜产业在坚守传统制造根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丹阳眼镜产业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眼镜行业的重要力量,一直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多年来,丹阳眼镜产业积极引入先进的镜片生产技术,从传统的光学镜片制造迈向更轻薄、更清晰、功能更丰富的镜片研发生产。在镜架制造方面,也从简单的款式加工转向采用新型材料、创新设计与智能化制造工艺的AR眼镜等产品的生产,提升了产品品质与时尚感、科技感。

袁红锦表示,丹阳眼镜产业的未来在于“科技+品牌+服务”三位一体发展。为推动全市眼镜产业创新发展,市眼镜商会将强化人才与教育支撑,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专业人才保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对镜片材料创新、镜架设计优化、智能化制造等关键领域进行攻关,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等;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共同应对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商会将持续推动眼镜企业向定制化技术、数字化转型、跨界融合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发展,引领眼镜行业从“世界工厂”升级为“全球创新中心”,最终实现从“眼镜之都”到“视觉科技之都”的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市科技局副局长步坚平说,“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和最有力推动者,高能级创新平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卡脖子’技术攻关是抢占产业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手段,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是优质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路径。”

步坚平介绍,2024年以来,我市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要求,深入推进产业、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产业创新的根基更加扎实: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天工爱和科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慧创医疗获江苏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丹阳高新技术创新园获批江苏省“标杆孵化器”。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鞭策我们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步坚平表示,全市科技战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线,培优育强创新主体、建好产业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努力为江苏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丹阳力量。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