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茅猛科
昨日临近午饭时间,云阳街道万善园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内飘出阵阵饭菜香,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凌青华正忙着为老人打饭。打好饭的老人们则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时不时还拉上凌青华聊个几句。
去年底,万善园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主要为辖区内11个小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提供助餐服务,同时也可为周边华南新村社区和紫竹园社区部分小区居民提供助餐服务。该中心可同时为30人提供堂食服务,但也面临着人手短缺的困境。今年54岁的凌青华住在万善园二村,三年前退休后加入了爱心义工社,成为一名爱心义工。得知爱心义工社承接了万善园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的项目,她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每天上午10点多就来中心陪老人聊天,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倒水、打饭等。“我本来就住在这个小区,很多老年人都和我认识,过来帮忙可以说是义不容辞。”凌青华告诉记者,来为老服务中心就餐的老人,大多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平时在家比较孤独,因此每天都会早早过来,聚在一起聊聊天,大家在一起很温暖、很亲切。
为解决空巢、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近年来,我市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陆续在12个镇(区)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面向全社会老人提供服务,承担日间照料和支持居家养老两大功能。同时,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照护“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基础上,我市还充分把握区域特点,提出互助式养老概念,较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需求。参加互助养老的老人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每日里闲谈聊天、互相帮助,可谓其乐融融。
由社会组织乐活公益服务中心承接的汉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凰嘉花苑小区内,可以为小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养结合等服务。乐活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冷诚君告诉记者,多年来,乐活公益积极探索开展多元化公益项目,一直致力于扶贫助困、助老、助残、助农、关爱儿童、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对接了很多社会资源。此次通过整合,乐活公益将这些资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希望能够解决一些养老方面的痛点问题,让老年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洁、助医、助行等养老服务,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养老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养老、助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稳定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3家、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8家。同时,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承接运营,拓宽志愿者力量,丰富了养老服务内容,目前共有10多个专业团队投入养老志愿服务工作,受益老人达4000余人。“养老志愿服务体系,是互助式养老的延伸,一方面体现互助性原则,倡导健康活力老人帮助高龄老人,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以缓解养老服务需求剧增与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扩大社会参与度;另一方面体现公益性原则,鼓励社会组织及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各级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会组织、志愿者双向对接,按照需求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多元化的服务,为养老场所输送新的活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稳步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不断加强养老机构和专业社会组织、义工社合作,有效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探索建立“社工+义工”“公益项目+志愿项目”“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的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吸收各个领域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中,形成浓厚的助老氛围。同时,培育优秀志愿服务团队,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强化积分管理规范和运用,用“小积分”激活社区治理“大能量”,形成事业带动产业、产业促进事业的良好格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