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丰农业基地4000亩小麦长势喜人。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新辉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走进高新区的广袤田畴、乡村农机库房,有的在补施返青肥,有的进行麦田化学除草,有的忙着检修农机具……呈现的是一派紧抓春季农田管理和从早从紧备春耕的喜人景象。
在高新区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望无垠的小麦生机勃发,绿意盎然。一方秧田已经耕翻晾晒,散发着泥土芳香。“在因地因苗适时做好小麦田管的同时,我们已早早备足了春耕物资。”公司负责人庄玉枫指着院内库房间满满的化肥和育秧基质说。除了从早落实备耕物资外,他们还将组织维修人员对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她说,今年农场的4000多亩粮食围绕绿色高质高效,将一着不让抓实抓好春管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小麦持续稳产增收。同时,优化品种结构,继续通过订单农业走稳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的增粮增收之路。
在横塘村新农人裴勇的勇利家庭农场,一方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尤为喜人。一架农用无人机刚撒施完肥料后,停在田埂边。“我种植的小麦品种是扬麦34,由于小麦播种时间早,在2024年11月10日左右就播种结束,所以麦苗分蘖足、长势好,都是一类苗。目前农田管理以除草和补肥为主。”裴勇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农场小麦种植面积是150亩,春节一过,各项农事便有序展开,返青肥在2月10日左右就已撒施完毕,麦田除草在2月20日左右就已完成。考虑到3月3日天气预报有雨,所以他在3月2日就提前播撒拔节孕穗肥。如今,农田施肥、打药都是无人机操作,不但作业效率高,而且田管质量好,大大节省了劳力。
谈起新春新愿景,裴勇雄心勃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增强了我做优做大粮食生产的信心。”他希望今年通过土地流转能扩大种粮面积,在适度规模化种植上有新的突破。
春风拂沃野,农事催人忙。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已进入返青期,这是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高新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阶段小麦生长迅速,对水分、养分的需求量大增,同时,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将紧盯农事节点,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继续做好农资保障、技术推广、病虫草害防治和防御“倒春寒”冻害等工作,引导广大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科学施好小麦拔节孕穗肥,通过抓好春季高效肥水运筹,进一步夯实农业根基,确保今年夏粮丰产和全年粮食生产稳产丰收,让农民增收底气更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