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闯劲蹚出新路 用打拼“装饰”理想 ——一位乡村木匠的创业故事

核心提示: 他少时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曾学起木工手艺攒钱养家,后来又出国打过工。历经商海大潮洗礼,受挫后的他不畏艰难,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闯劲,将装饰家具行业干得风生水起,并带领一帮乡村匠人创办了丹阳市锦尚装饰家具公司。

c49b73607bece4355ad5eaaa62581bc8

图为崔华荣在查看瓷砖质量。记者 须俊 通讯员 锁泉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锁泉

他少时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曾学起木工手艺攒钱养家,后来又出国打过工。历经商海大潮洗礼,受挫后的他不畏艰难,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闯劲,将装饰家具行业干得风生水起,并带领一帮乡村匠人创办了丹阳市锦尚装饰家具公司。他就是高新区花园村的崔华荣。

崔华荣今年45岁,但从事木工手艺已有27年了。少年时期,因家庭贫困,本可上高中的他不得不辍学选择一家职业技校学些技术。仅读了一个学期,年轻气盛的他因成绩没达到理想标准,在跟父亲的一次赌气中竟退学回家。但退学后的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母亲的安排下,拜师学起了木匠这门传统手艺。不过,他并不满足于这份走村入户做木工、打家具的安稳工作,当得知姨父在湖北襄樊市做包工头做得风生水起时,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湖北的旅程,跟随姨父学习了一年多。

回到丹阳后,崔华荣一头扎进装潢行业,与亲戚一起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00元。虽然这在当时算不了多少钱,但足以支撑他这个贫困之家一年的日常开支。

2003年,崔华荣抱着“打洋工、多赚钱”的想法,远赴日本打工。但这趟打工之旅并不如预想的顺利。回国后,崔荣华在横塘集镇上租下了一间三层楼房门面房,开设服装大卖场。

在商海浮沉的浪潮中,崔华荣如同一艘稳健的航船,以“不须扬鞭自奋起”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故事。曾几何时,他的服装大卖场因豪华装潢、品种齐全、价廉物美而声名鹊起。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让这艘航船遭遇了浅滩。但崔华荣并未因此气馁,他如同鹰眼般敏锐,捕捉着每一个商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凭借木匠油漆工的技艺,接下了一栋别墅的装修工程。随后,他招兵买马,高薪聘请设计师,精心组织施工队伍,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这栋别墅的装修成功,如同一块金字招牌,为崔华荣的装潢事业打开了新的篇章。他的生意欣欣向荣,客户纷至沓来。在一次与房产中介的聊天中,他又得知了一个急需装修的二手房信息。为了满足中介老板在国庆节前投放市场的需求,他毅然决定接下这个挑战。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他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中介老板的连连称赞。

凭借着保质保量、速度快捷、美观大方的经营理念,崔华荣在商海中赢得了口碑。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坚守着商业良知,对那些偷工减料、诓骗消费者的行为坚决说不。有一次,一个同行老板将一个大工程转包给他,并要求他购买次级材料。崔华荣毅然回绝了这笔生意,他说:“生意人凭良心立根,如果把这一点都丢了,不就是自掘坟墓吗?”纵观崔华荣几十年的商海之旅,无一不浸透着这样一种道德理念。

在对待员工上,崔华荣同样展现出了他的睿智。在他的员工队伍里,有一个叫林生全的老员工,从50多岁起跟着他一路打拼。18年来,林生全一直不离不弃,崔华荣也视他为父亲般对待。在工资发放上,林生全总是念着崔华荣资金周转恐有难处,迟迟不去拿工资。而崔华荣却总是催促他领工资,从不拖欠。

谈及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崔华荣感慨万千:“爱拼才会赢,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勇于拼搏,在激烈的家具装饰市场竞争中,继续以良知为舵,扬帆远航,不断打拼出自身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