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购买流量卡,月余后莫名被“停机”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刘女士来电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其遭遇了上门推销流量卡的骗局,此卡在使用了一个多月后,并且显示有剩余流量、账户余额,同时在有效期内,就突然被迫停用。事后,她前往营业厅咨询,了解到这原来是目前比较高发的一种行骗手法。

df3be44f9220121fe18c8fcf0e3ab5a5

60bebb0f32928937eab5930c61ea6b05

9772262fdca00783070615572d7706ac

图为刘女士购买的流量卡登录后显示的状态以及推销人员的工牌上标注“中国通信”。 记者 贺丽华 摄

本报讯 (记者 贺丽华)“我希望通过媒体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防止再有人上当受骗。”近日,市民刘女士来电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其遭遇了上门推销流量卡的骗局,此卡在使用了一个多月后,并且显示有剩余流量、账户余额,同时在有效期内,就突然被迫停用。事后,她前往营业厅咨询,了解到这原来是目前比较高发的一种行骗手法。

刘女士介绍,事情发生在1月15日。当天中午近12点,她正准备下班时,突然有一对年轻男女走了进来,询问其和同事是否需要购买流量卡。“他们大概20岁左右,自称是移动公司的业务员。因为他们年纪太小了,所以起初我对他们的身份是存疑的,但一来他们脖子上挂着工作牌,二来我给他们拍了照,并说明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他们是骗子,而他们很爽快地就配合了。”不过,真正让刘女士放下戒心的还是二人给她和同事争取到了话费返还的权益,“他们询问我们手机卡的消费情况,还有家里绑定的宽带开通了什么套餐等,之后又通过手机客户端仔细查看了我们的消费明细,发现我的流量有超出套餐限制额外付费的情况,就现场拨打‘10086’,并通过与客服人员沟通,成功为我讨回了49元话费,我的同事亦是如此,就这一点让我们觉得他们还是挺靠谱的。”

刘女士说,当时春节临近,她和同事都觉得过年期间确有流量需求,所以便各办了一张200元包含100G的流量卡。“这是一张纯流量卡,并没有手机号码,插入手机就可使用。”刘女士在使用了此卡后,便将自己手机卡带有的流量给关闭了。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流量卡一直使用正常,直到几天前的早晨,刘女士去买早饭时,突然无法用手机支付,仔细一看原来是无网络。她当即重启手机,但也无济于事,“当时幸好我身上带了零钱,付完钱离开后,我开始仔细研究流量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刘女士先是扫描了卡面上的二维码,随即进入一网页,上面显示“总流量100G,剩余流量92.18G,账户余额115.03元,2025年4月17日到期”。“当初办卡时他们并未说明这张卡有使用期,但即便有,按照这界面上显示的,现在也还在有效期内,为何不能使用了呢?”刘女士很纳闷,尤其页面还显示当前状态为已停机,但自己的手机卡并未欠费。之后,刘女士询问了当初一起办卡的同事,得知对方竟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当初我们还添加了一位杨姓经理的微信,我向他反映这一问题,可他的回复尽是推托之词,后来直接无回应了,我又翻出了当时我给那对年轻男女拍的照片,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佩戴的工牌上标注的是‘中国通信’,并非‘中国移动’,而推销的流量卡上标注的也并非‘中国移动’,而是‘中国广电’。”

之后,刘女士还前往移动营业厅反映了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听完我的遭遇后,立即就说我被骗了,他们之前也接到过多起这样的反映。”刘女士说,可惜她当时没有留下那对年轻男女的联系方式或者其他信息,导致现在维权困难,所幸涉及金额不大,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希望其他人不要再上当受骗。

那么,刘女士办理的所谓的“中国广电”流量卡究竟出自哪里呢?记者就此来到中国广电营业厅咨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卡并非中国广电卡,来源不明,“首先,我们销售的卡均带有手机号码,并没有纯流量卡;其次,我们的卡面上不会印有二维码;再次,刘女士卡上标注的卡号只有七位数,而我们的卡上标注的是一连串数字的ICCID以及PUK;最后,我们需要使用APP登录账号,而非刘女士进入的网页式登录,广大消费者务必仔细甄别。”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