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发力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去年是工大金凯‘二次创业’元年,我们创新研究AR/VR镜片加工工艺,与光学头部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今年,我们将加快元宇宙AR/VR功能镜片工业化超精密制造系统的研发,打造国内首条样板线,提升丹阳高端眼镜生产制造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近日,在高新区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大会上,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扬的一番讲述,令全场精神振奋。

这家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及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深耕丹阳眼镜产业,先后开发了包括高端镜片超精密加工专用机床在内的高端功能镜片生产所需的整条自动化产线,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超精密加工技术不仅为我市光学、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向中高端转型提供助力,也让工大金凯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以工大金凯为代表的元宇宙AR/VR产业已成为高新区重点发力的未来产业之一。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高新区始终立足“高新”定位,加快布局、培育脑科学、低空经济、AR/VR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表示,高新区将继续挖掘脑科学潜力,以慧创医疗脑机接口项目为核心,结合多方力量,围绕脑科学、脑健康产业上下游加大布局力度,打造在长三角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支持慧创医疗、北京宣武医院和丹阳中医院共建的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推动丹阳医疗特色产业的发展,使高新区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脑科学研发、制造、诊疗、创新中心。

在低空经济领域,高新区将依托北航骐骥空天等科技公司的前沿技术,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强链补链延链等措施,全面推动更多低空经济企业在高新区布局落户,力求在低空交通、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低空产业集聚区。此外,高新区已由点到面在AR/VR领域做好前瞻性布局,将利用工大金凯的超精密纳米级镜片加工技术,依托丹阳眼镜制造业深厚的产业基础,推动AR/VR眼镜产品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在积极主动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的同时,高新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2022年以来,高新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额突破183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30亿元项目4个。今年,高新区锚定“产业强区”目标再发力,全年排定市级重点项目26个,其中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达158.9亿元。项目数量较去年提升30%,年度列统投资额增长40%以上。

围绕项目招引建设这个“牛鼻子”,荆东根表示,高新区一方面将树立“以人为本、以企为先”的服务理念,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宗旨,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将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闲置资源再盘活、孵化链条再完善“两篇文章”,全力为承接优质项目打造良好环境,实现“筑巢引凤”,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