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正在挖野菜。 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讯 (记者 姜康 菀滢)随着春天的气息日渐浓郁,各类新鲜“春菜”纷纷上市,为人们的餐桌带来了“春天的味道”。近日,也有不少市民转而成为“挖菜族”,涌向田间地头自行采摘野菜,并带回家食用。对此,医生提醒,需谨慎食用。
昨日下午,记者在访仙镇的绿舟果业看到,现场有不少挖野菜者,他们手执工具,专注于采摘荠菜和婆婆丁。
市民刘阿姨正在采摘荠菜,她告诉记者,自己是附近的居民,家里人比较喜欢吃荠菜,每年她都会来采摘一两次。“这时候的荠菜最嫩,回家后,将荠菜过水,切碎加点青菜和肉一拌,包馄饨和春卷,那叫一个鲜。”刘阿姨告诉记者,采摘野菜是一个力气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下午1点到3点多,她采到的荠菜还不到五斤,仅够吃三顿。
现场一位年轻女士也表示,最近喜欢和朋友一起采野菜,外出“打野”是一种乐趣,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风景,呼吸新鲜空气,挖到的野菜还能带回家吃。
据了解,野菜的生长与我市优越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都为野菜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丘陵遍布,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十分适合野菜生长。野菜的自然繁衍能力很强,生命力也很顽强,基本上有绿地的地方都能觅得它们的踪迹,尤其在乡下的田埂、渠道沟边上,会有成片的野菜生长。但是采挖野菜很有讲究,市民采野菜最好是去远离市区的郊外。云阳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蔡楠提醒广大市民,采回来的野菜食用前要在清水中浸泡,充分清洗,最好再用开水焯一下,这样可以除去所含的大部分毒素和苦涩味。部分野菜纤维素含量极高,适量食用有助于消化,但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腹胀、拉肚子,增加肠胃负担。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另外,藜蒿、香椿等野菜的草酸含量较高,大量食用可能对尿酸偏高人群不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