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巡查”为尧巷村人居环境整治插上“智慧翅膀”

本报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丹北宣

“以前巡查一次要花上大半天时间,现在无人机一出动,几分钟就能搞定。”近日,在丹北镇尧巷村,村委会副主任徐丹雨正熟练地操控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巡视,村道两侧、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杂物堆及各村组垃圾箱周边等现场画面在他的手机屏幕中一览无余。发现问题后,他立即联系各村组网格员开展整治工作,村组网格员和志愿者则迅速赶到现场,对垃圾和杂物进行清理清运。这样的“空中巡查”为该村人居环境整治插上了“智慧翅膀”。

“无人机一飞,平时人工巡查难以到达的地方都可以去,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卫生死角也变得清晰可见,很多在日常巡查中没发现的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尧巷村党委书记王陆贤说,通过无人机航拍方式,解决了村中部分巡查点位“进不去、拍不着”的难题,切实提升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覆盖率、问题发现率。

近年来,尧巷村集中力量整治村容村貌,多措并举提升乡风文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去年以来,该村将无人机技术融入村组管理之中,巧妙运用无人机灵活机动、巡航范围广等优势,积极探索“无人机+基层治理”应用场景,以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治理从“人治”到“数治”转变。

“在以往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部分区域偏僻路窄,仅靠村干部和村组网格员步行不但难以全覆盖,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环境整治存在一定的短板。”徐丹雨坦言,现在村里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立体巡查,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扫遍全村,对没有及时清理和乱堆乱放的杂物,能进行实时拍照取证,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投入,而且能够较全面直观看到村庄的卫生情况,在无人机“火眼金睛”的加持下,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现在,无人机已成为尧巷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神器”。

平时,针对无人机巡查发现的问题,该村还逐一梳理,建立详细的人居环境整治台账,采取“完成一处、销号一项”的模式,确保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发动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

当天,记者在徐丹雨的办公室里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全村实景影像图,每周,他都会手持无人机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一次“深度扫描”,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

如今,漫步尧巷村,道路干净整洁、院落井然有序、河湖碧波荡漾、田畴生机勃勃……目之所及皆是美景,无不展示着村庄“颜值”的变化。村民们都说,道路整洁了,生活环境好了,每天都会出去散散步,在村里的生活过得很舒适。

记者临别时,夕阳如画,徐丹雨又操控无人机从村子上空掠过,夕阳下的尧巷美景被定格在他的手机屏幕中。“我们村肯定能飞得更高、更远。”徐丹雨信心十足地说,接下来,尧巷将充分用好“人”“技”“械”,紧盯重点区域和难点问题,秉持高标准、严要求,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质增效,全力打造整洁、宜居的乡村新风貌。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