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超
5度精准验配、全像差矫正、减反射膜、光致变色、AI面部数据扫描仪……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眼镜族”带来福音。22日,为期3天的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落下帷幕,丹阳元素、丹阳企业吸睛无数,成为展会现场最热IP。
“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眼镜门店验光,目前普遍采用25度阶差传统验光技术,把每25度划分为一阶,这套标准虽然已经沿用了180多年,但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眼视觉敏感度的要求。”展会期间,记者在江苏洪旭德生科技有限公司展位采访时,公司总经理吴晓旭表示,他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5度自由曲面数字化验配定制系统,在本届展会上首次对外发布,将阶差拉低到了5度。
展位上,客商、消费者纷纷围在BWFOM双眼主客观一体波前验光仪前,排队体验5度精准验光技术。“往常验光要先用仪器检测,然后对着E字母视力表反复加减镜片调试,整个流程要半小时左右。”洪旭德生民品总监束敏军介绍,眼前这台验光设备可以同步实现“测、矫、评”,5分钟之内就可以出结果,而且与国家一级验光师的验光结果一致率达95%。
“传统的25度阶差验光配镜只能矫正两个低阶像差,也就是近视和散光,但全眼像差实际有30多项。多年的临床研究已经验证,人眼可以分辨到5度的差异。5度精准验光将像差矫正项增加到17个,从低阶扩展到高阶。当这些高阶像差被矫正后,视觉鲜艳程度、对比度和视野轮廓等都会提升。”吴晓旭告诉记者,公司将进一步补齐算法、设备、工艺等短板,争取用数字技术客观解决更多主观问题,不断提高用户的验光精准度和试配满意度。
在明月镜片展位,360度无死角旋转的主舞台特别引人注目,系列产品覆盖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通用型镜片和针对不同人群及多元使用场景的功能性镜片,如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人群可选择的明月双重防蓝光系列、追求轻薄镜片体验人群可选择的超韧系列1.74高折镜片以及延缓近视加深有效率达73.82%的轻松控Pro2.0系列……
“针对中老年人近视镜、老花镜需要频繁摘戴的烦恼,公司今年推出了‘维适渐进’系列镜片2.0版本,将过去单一的通用版镜片细化为均衡型、中远型、中近型、远近型、驾驶型5款,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常用场景进行选择,远近距离自如切换。”明月镜片展区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细分人群需求的充分挖掘以及新型产品的原创研发,体现了明月镜片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帅哥、美女、T台、眼镜……这不是模特大赛,而是施洛华眼镜精心打造的一场“时尚眼镜秀”。“这是我们与中船重工七一四所推出的中国航母FLEET18(福建舰)联名款眼镜,仅镜腿、鼻托就有3项专利,都可以上下调节,特别适合青少年佩戴。”施洛华眼镜品牌创始人蔡其珍告诉记者,企业始终坚持以品质造就品牌的理念,专注于打造“鼻梁上的艺术”,释放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魅力。
“本届展会我们带来的是行业内首台AI面部数据扫描仪,通过大数据的算法,让定制镜片的验配更加精准。”江苏中镜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菁浩向记者介绍,他们在展会现场进行了一场新品直播,仅仅10分钟便收到1500份订单。根据AI的精准测量,数据算法远程生成专属的镜片参数,再经过智能装备的精细“雕刻”,一副定制镜片便能制成。“定制镜片涉及眼科学、算法模型、精密制造等多学科,这样的变革,过去想都不敢想。”张菁浩说。
“过去外界关注丹阳,赞叹我们镜片的产量。今后,大家会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丹阳品牌和丹阳企业求新求变的努力。”市眼镜商会秘书长袁红锦说,从拼产量到比质量,从贴牌加工到自主研发,丹阳眼镜的蝶变正在发生。
“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时尚潮流的眼镜盛宴,又为参展企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下最新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不虚此行。”展会现场,一位从事眼镜行业的经销商如是说。据悉,本届展会以“新质造·新动能·新视界”为主题,展览面积达11.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突破900家,其中我市参展企业超200家。10个展馆全面涵盖了眼镜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我市眼镜企业带来的眼视光领域的最新技术、创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彰显了丹阳眼镜的蓬勃活力和持续增长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