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锁泉
新春正月初六清晨,随着一声鸟鸣,东方欲晓,曙光初照处,一轮红日在万道霞光的托举下,正冲破层层阴霾,喜滋滋地探出笑脸,深情地亲吻这被数日阴霾笼罩下久违的大地。
而此时,在丹阳市访仙镇那个古老的窦庄集镇的一隅——小刘家自然村的一户农家里,儿女们正在温暖的阳光怀抱里忙碌着,为那即将百岁的老寿星,准备着寿诞之宴,而这个老寿星,就是我的老岳母周小凤。
老岳母1926年出生在窦庄镇杨城村一个贫苦雇农家庭里。她的青少年就像浮萍,还在孩提时代的她就到窦庄邵巷村一家大户(地主)人家放牛,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东家凌辱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吃的猪狗食,晚上还不给床睡觉,只许睡长板凳。
岳母她被东家打骂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她在去码头上洗刷喂牛食桶时,跌倒在水塘里。在那个冰天雪地里,浑身湿透,瑟瑟发抖的她回到东家,就被地主婆不容分说毒打了一顿。
命运多舛的岳母,好不容易熬过了悲惨童年、懵懂少年。谁知刚出狼窝,又入险滩。迫于家庭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岁的她就被早早嫁到窦庄镇小刘家村一户寒碜之家。本想依靠嫁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她,又进入一个叫花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家庭。
老岳母一生生了两个丫头,5个男孩,共7个小孩。其中一个女孩在大人下地干活,没人照看的时候,跌入水塘淹死。一个男孩在生病没有钱医治的情况下,也是在大人下地干活时夭折在摇篮里。
老岳母好像是天使的女儿,从小就聪明伶俐,有着与常人不一般的睿智、毅力与韧劲。她心灵手巧,智力出众。虽大字不识一个,却能滚瓜烂熟地背诵道教书本里的教经,这些教经大多有关人生哲理,教育人们要行善积德,多做好人好事,老岳母受此影响,一直也是以善待人。
老岳母平时尽管偶尔会被头痛脑热和轻微的便秘所打扰,但她的双眼依旧明亮,耳朵灵敏,精神矍铄,如同深秋中依然挺拔的劲草,历经风霜而屹立不倒。
岳母的生活,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她尽管接近百岁,但她人老心不老,只要看到在自留地上种植的蔬菜间长有杂草,她就会下地亲手拔除。她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仿佛是与自然的一场无声对话。即便是远行至一里外的窦庄镇,或是探访闺蜜老友,她的步伐依旧稳健,谈笑风生间,尽显豁达与乐观。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吃过晚饭,她就会独自一人到村上家家户户转一圈,与村上的男女老少聊上几句家长里短。
探寻岳母的生活习惯,也是她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她爱说话,话里话外,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这份“话多”,在家人眼中,却是她智慧与活力的象征。饮食上,她从不挑剔,素食与荤食兼收并蓄,尤其偏爱大豆,无论是日常的大麦粥还是其他菜肴,总能看到豆子的身影,这一习惯,她坚守了一生。猪耳朵是她的另一大爱,唯独对鱼敬而远之,只因惧怕鱼刺。
还有一点,我岳母每年都要摔几个跟斗,但是都是安然无恙,有惊无险。特别是去年6月份的一天,她骑着人力三轮车去镇上,在回来的路上避让一位骑电瓶三轮车的妇女时,被那位妇女撞跌下车,也没有伤筋动骨,只是伤了点肌肉。回到家躺床上吃点止疼药,休息一个月就痊愈了。
岳母的故事,是对生命韧性的最好诠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健康与幸福,源自于家庭的温暖、子女的孝顺,以及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在即将迈入百岁大关的时刻,岳母依然以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愿她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