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蒜礼赞

■ 有松星

在城市的喧嚣中,那些娇贵的花卉争奇斗艳于公园与庭院,人们的目光似乎总是被它们所吸引。然而,在野外那或深或浅的沟壑中,有一种植物在默默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那便是野蒜。

野外的世界是它的舞台,这里没有城市的热闹,更没有人们悉心的照料。没有农民在它身旁精心播种,也不见灌溉用的潺潺流水,土壤并不肥沃,更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肥料滋养。可就是在这样看似有些荒芜与寂寥的环境里,野蒜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它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精神抖擞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仿佛带着某种使命。

野蒜的叶子是大自然赋予它最美的装饰,翠绿得如同被染上了最鲜亮的颜色,修长的形状恰似一把把锋利的剑。一阵微风轻轻拂过这片野外的世界,那些翠绿的叶子就像是在随风挥舞着宝剑的小卫士,它们郁郁葱葱地直立着,宣告着自己的存在与坚守。而那顶端盛开的一簇簇淡紫色的花,则像是纯美的王冠,将野蒜装点得更加迷人。微风吹动之时,一股清新怡人的香气弥漫开来,这香气是如此的质朴、纯粹,不带丝毫的矫揉造作,仿佛这是野蒜献给这片养育它的荒野的最美情歌。

这野蒜啊,它不但以它的美姿和清香为野外增色不少,还以它独特的口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当你走进田间,摘下一把野蒜时,便如同捧着大自然的馈赠。无论是将其切碎,与鸡蛋一起炒制,看那蛋液包裹着翠绿的蒜段,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还是用来做汤,那浓郁的鲜味能在舌尖上散开;亦或是做成馅,包裹在面食里,咬开一口,满是野蒜的鲜美。它在生活里带来的是一种来自野外、原汁原味的味觉体验。

其实,野蒜的美好不仅仅停留在味觉的体验上,它早已走进了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在那一页页诗篇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就像杜甫的笔下,他细腻而生动地描述:“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在这里,那诗中的“薤”其实便是野蒜啊。一捆捆的野蒜仿佛带着清晨的露珠呈现在眼前,颜色如同青草般鲜嫩,形状圆润如同玉做的筷子头。而元明时期诗人梵琦在《漠北怀古四首》中的诗句:“北向无城郭,遥遥接大荒……野蒜根含水,沙葱叶负霜。”更是向我们展现了野蒜顽强生长于荒漠之中的景象。它就像是荒漠中的勇者,在那片干涸缺水、环境恶劣的地方,靠着根部蕴含的一点水分,与沙葱一样,叶子背负着寒霜却依旧坚毅不拔地生长着。

野蒜啊,你是如此不起眼的一丛植物,常被赋予积极、坚韧的意象。你如那隐藏在世间角落里的生命之光,在人们忽视的地方闪耀着。每当我看到野蒜,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感动。年轻人不正应该如此吗?在这个看似繁华却布满了重重考验的世界里,不必总是追逐那众人瞩目的舞台。像野蒜一样,在许多人看不到的地方,凭借着自己的坚韧,不屈不挠地向下扎根,蓬勃向上生长。那一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像野蒜在荒芜里绽放的紫色小花,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