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2024年发展成绩单厚实提气

核心提示: 2月10日下午,2025年高新区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大会在高新区会议中心召开,亮出了2024年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吹响了新一年奋发奋进的冲锋号。

本报讯 (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产业强区再上新水平、科技创新再获新突破、乡村振兴再创新局面、城乡建设再展新气象、民生福祉再取新成绩……2月10日下午,2025年高新区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大会在高新区会议中心召开,亮出了2024年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吹响了新一年奋发奋进的冲锋号。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高新区上下担当实干、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7.66亿元;完成工业应税销售52.17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7.17亿元、制造业投资8.71亿元;限上贸易额累计完成51.64亿元,同比增长6.52%。

在壮大发展“底蕴”上,高新区锚准“园区建设提升”主线任务,在镇江十大园区考核中争先进位,取得预期最好成绩,其中土地整理、培大育强等考核指标均为镇江第一;2024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较2023年增加4个,投资同比增长约44%;慧创医疗C轮融资顺利推进,获批国家发改委脑机接口重大专项特别支持项目,是全省唯一被推荐至国家发改委并获批的创新产品类项目,脑科学产业集群雏形初显。

在推进发展内涵上,高新技术创新园连续4年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A类),在镇江只有5家,丹阳仅有一家;高新区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签约,成为全省首批5家技术弹射中心建设单位之一;辖区2家企业分别获评2024年度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达6.37亿元,均为往年之最。

在增进发展温度上,累计投入5.8亿元的中医院迁建项目基本完成,健民路、福乐园等民生实事按序时推进;云阳街道创成镇江市“家门口慈善”示范街道;锦轩华庭“信托制物业”新模式,为镇江首个试点;迈村村残疾人之家通过了省级残疾人之家的考核,全镇江仅有4家;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了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为全市首个。

在夯实发展大局上,高新区纵深推进四级网格建设,持续打造社区“三件事”活动品牌,全区范围内“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更加浓厚;以3个“率先”深入推广智慧消防建设:于全国率先实现辖区范围内所有餐饮企业燃气报警、自动切阀装置全覆盖;于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智慧消防“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去年12月9日,在第四届智慧消防论坛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荆东根于全省率先作为乡镇代表,向全国智慧消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作了专题报告。

今年,高新区将坚持“五个不变”,即坚持产业发展这个根本不变,集中精力抓招引、强载体、优服务,力争全年新签约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同时全面做强营商“软环境”,对26个重点产业项目,不断完善专班推进机制,做好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坚持创新发展这个核心不变,壮大创新矩阵、借力科创赋能、培育未来赛道,最大力度支持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医院)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建设,依托慧创医疗,谋划打造脑健康产业发展引领区。坚持融合发展这个重点不变,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从土地出让“破冰”、城市更新“破题”、花园模式“破茧”、美丽乡村“破局”四个方面,统筹城市能级提升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民生发展这个基础不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兜底保障、优化功能配套、提升治理效能、推进物业市场化,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可观可感的实事。坚持改革发展这个关键不变,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解决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扎实推进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程,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谱写高新区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