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邹亚俊)眼下,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开学,学生们从“假期模式”切换到“上学模式”,但对于轻松愉快的假期往往都还有些依依不舍,每到这时,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心理状态,如疲惫、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
那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呢?丹阳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赵平平表示,儿童青少年开学前后产生焦虑情绪等“开学综合征”,本质上是因放假时间较长,身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家长对此无需过度焦虑,可科学引导孩子做好开学心理调适,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要正确认识出现的情况,学会端正心态,调整好情绪。”赵平平说,在放松的假期与紧张的学习生活之间,心理上形成落差是正常的。学期初有可能出现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焦虑等现象,学生可以暂时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反应,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不要被情绪所左右,让自己的情绪逐渐适应新学期。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学期计划,计划中可以结合新学期的课程以及自身的需求,包括诸如学习目标、技能提升、素质培养、个性发展等内容。每当计划中的一个小目标达成时都应该给自己一个鼓励,这样能够让自己一直保持前进的动力。
“其次,就是调整作息。对于学生从假期模式过渡到上学模式至关重要。”赵平平建议,开学后可以制定作息时间表,做好生物钟的调整,重新做到起居有序,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此外,赵平平表示,不仅是孩子,一些家长也会有开学焦虑,这些紧张、担忧会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对开学产生逃避甚至抗拒。因此,家长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意识地调整心态,“家长最好有平常心,既要适当关注孩子,又不要过于盯着孩子,让孩子觉得是被控制的。”
此外,赵平平提醒,如果各种调整方法对于孩子都没有起作用,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求助专业医生,通过医生的专业帮助,让孩子尽早回归学校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