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间加时,“延”出孩子眼中的光

核心提示: 2月13日,我省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2月13日,我省中小学迎来开学日。春节前,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每节课间要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放松休息。同时,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两次眼保健操(包含在课间时间内),并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安排。

有研究表明,10分钟课间仅能完成教室切换与基本活动,而延长至15分钟可增加5分钟户外远眺或运动时间,降低近视率与脊柱侧弯风险。同时,脑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持续专注阈值约30~40分钟,但认知疲劳恢复需8~12分钟。15分钟课间可提供完整α脑波恢复期,使下节课学习效率提升17%~23%。在同伴关系构建中,15分钟可完成2~3轮深度互动,如矛盾调解、合作游戏,相比10分钟的浅层社交更利于情商发展。

2·15专项行动“落地”,无疑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破解“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抓手。当前,不少地区学校已经发布通知,宣布新学期课间延长方案。有的学校在《2025春季开学温馨指南》中提到,本学期起,课间休息调整为15分钟,让孩子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放松双眼、活动筋骨,或与伙伴畅聊趣事。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小学和初中将课间时长变更为15分钟。两个30分钟大课间,小学和初中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眼保健操,眼保健操的时间包含在课间内。为了灵活调整,各地设置一个月的作息调整缓冲期,制定出科学健康的作息表和课程表,共同拿出一份对孩子负责的答卷。

课间延长会不会影响到学生在校总时间延长?场地设施足够支撑学生们活动吗?课间延长后学生午餐时间会不会延迟?实际上,这个春节,各地教育部门都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城乡区域、乘坐接送车情况等因素,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安全、丰富的体育活动环境,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面对调整,专家建议,家长应理解学校的工作,并对“2·15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意见反馈。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规范学生作息,加强体育锻炼,确保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延长后的课间,有的放矢开展体育活动尤为重要。教育部门已经画出学生健体“路线图”:加强耐久跑、引体向上等薄弱项目练习,以达标运动会的形式开展国家体测,鼓励对单项测试成绩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颁发先进或标兵奖状;落实近视防控“六个一”措施,每个教室内均要张贴标准视力表,抓好学生睡眠、手机、作业等管理工作。至2026年,学生体质优良率达45%以上,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各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校园足球、篮球、跳绳等覆盖面广的学生体育竞赛,加强校园体育俱乐部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在各方努力下,期待做到:孩子们身上有汗、脚下有力、眼里有光。

春季开学,健康起航!当前正值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峰,返校后同学们聚集和密切接触机会大幅增加,加之近期我市持续低温,更利于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市疾控中心提醒:要切实做好校园疾病的预防。

(综合 陈浩)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