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头开新局 实字为要谱新篇

核心提示: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昨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市会展中心二楼大礼堂内却是暖意融融、溢满活力。

——2025年丹阳创新发展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茅猛科 符云莹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昨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市会展中心二楼大礼堂内却是暖意融融、溢满活力。蛇年春节后的第三个工作日,我市召开“新春第一会”——创新发展大会,以争先进位的新动能、奋发奋进的新气象,拉开了新一年的奋斗序幕,为打好打赢“十四五”收官之年决胜之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也是我市连续第三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创新发展大会,把发展作为最大的主题,把企业家作为最亮的主角,把实干作为最强的支撑,不断书写着丹阳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重实体,强发展之根

实体经济是丹阳发展的根本,也是丹阳前进的动能。

2024年,全市上下锚定“镇江一流、全省进位”目标,创新作为、承压突破,交出了一份扎实的发展答卷:工业总产值接近2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80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位列全省第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73.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鱼跃、大亚等8家企业蝉联“江苏民企200强”,天工、沃得等5家企业入选“江苏民企制造业百强”,图南、仅一、肯帝亚等10家企业入围“省级绿色工厂”;鱼跃医疗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富联通讯、丹耀光学、超力电器等创新型企业纷纷拿地建厂、扩大产能,展现出强劲势头……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坚强支撑。

作为我市“排头兵”企业,鱼跃集团近年来坚持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发展战略,持续向“数字鱼跃”迈进,为全市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前,制造业研发、供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与生产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智转数改的关键驱动力。鱼跃医疗基于工业4.0标准,通过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数据融合、虚实同步、产线巡查、智慧决策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创新与运用,在丹阳生命健康产业园内已建成总占地面积1000亩设施高度互联、系统高度互通、数据高度互享、业态高度互融、用能高度集约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制造工厂。同时,基于“丹阳基因”与“世界格局”双轮驱动,鱼跃医疗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与品牌的全球化布局,目前已通过资本出海、技术出海、品牌出海、责任出海的多维建设,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完整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等重重困难下,鱼跃医疗能够依旧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离不开丹阳卓越的营商环境、优质精准的扶持政策和‘店小二’般的政务服务的支撑与保障。”大会现场,鱼跃医疗董事长吴群信心满满地说,新的一年,鱼跃医疗将永葆初心,以坚定之志、科学之策、担当之责,争创更加优异的发展成绩,为丹阳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丹阳,像鱼跃集团这样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而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为我们树立起一个又一个“丹阳智造”的标杆,助力丹阳经济在变局中不断破浪前行。

优环境,强发展之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服务高效、办事便捷、群众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创造了舒心、放心、省心、安心的企业发展环境。同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以金融之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通过举办政银企对接等活动,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过去一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两统一’核心职责,干字当头、担当作为,高效完成37个批次农转用及土地征收,获批工业用地面积1428亩;深入实施闲置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盘活闲置低效土地6082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便民利民窗口建设获自然资源部表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汤建俊在大会发言时表示,今年,该局将在“尽保快保”上下足“硬功夫”,有力支撑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在“节约集约”上打好“组合拳”,全力激活高质高效发展动能;在“便民利企”上跑出“加速度”,持续提升自然惠民工作实效,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用改革突破瓶颈、用创新激发动能、用高效服务发展,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从“要素保障”向“价值赋能”跃升,用实际行动为奋力书写丹阳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为打造金融服务领军银行,更好地发挥金融“活水”优势,2024年,丹阳农行聚焦涉农领域发展和产业强市战略,优化金融供给、创新金融服务,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支持实体经济上,该行围绕“五篇大文章”优化信贷结构,各项贷款新增投放38亿元,增量在镇江农行系统和本地同业均列第一;在响应乡村振兴上,通过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支持普惠特色产业、加强惠农产品创新,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富民强村帮促行动高质量发展落地生根见效,积极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解决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全力打造“商事+金融”融合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推进网点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校园”“智慧厂区”“智慧农业”“智慧养老”“智慧党建”等场景。“今年,我行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目标,积极响应我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精神,全力赋能涉农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开展‘融丹当’政银企对接活动。”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丹阳市支行行长夏秀平表示,该行将主动优化客户结构、统筹主体业务,提升服务质效、加大信贷投放,全面推进“金融助推产业强市、助阵乡村振兴、助力民生改善”,为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明目标,促争先进位

开工即满弓,“抢春”加速跑。丹阳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企业的积极贡献,离不开各部门的担当服务,也离不开各镇、区(街道)的竞相发展,他们以镇域“小精彩”奋力汇聚出丹阳全域“大出彩”。

今年,开发区生态新城将围绕练湖这个生态核心,通过以国药、鱼跃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以中北学院、省丹中等为代表的科教资源,进一步集聚人才、集聚资本、集聚创新,打造丹阳未来发展增长极;眼镜城片区将牢牢把握“丹阳眼镜”这个全国知名的城市名片,推动工作重心从建设向运营转变,系统整合眼视光科研、眼镜产品创新、文旅要素融入,加快打造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客厅;西门大街片区将统筹推进历史、文化、旅游多元融合,谋划丹阳(齐梁)博物馆等项目布局,着力建设传承历史文脉的历史街区;文旅产业要加强与恐龙园集团合作,实施好大运河沿线步道、水晶山环山步道等单体项目,更要系统整合凤凰湖公园、马塘桥体育公园、九里景区等资源,讲好丹阳故事、激发文旅活力,加快补齐文旅产业发展短板。

作为丹阳融入苏锡常的桥头堡、东大门,吕城镇始终把园区建设和项目引建作为主抓手,2024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稳定增长,工业应税销售突破百亿大关,园区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势头强劲。2025年是吕城镇打造“精致古镇,活力新城”的关键一年,该镇将竭力找准创新发展的方向,努力“新上加新”,围绕新材料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推动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实现产业发展的“双60”,即合金行业经济贡献占全镇比重超60%,园区经济体量占全镇比重超60%;努力“转旧迎新”,通过图南、丹毛、同乐等优秀企业,积极推行龙头带动、集群发展、集中采购、智能转型等新模式,加快本土产业的转型创新和能级提升;努力“以新强基”,以创建省级合金产业集聚区为契机,加快链上企业的持续导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合金行业“大超市”,实现合金行业企业规模破百家,确保新增四上企业不少于10家、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5家。同时,通过因地制宜“聚新赋能”,撬动吕城经济综合水平全面提升。吕城镇党委书记杨海州表示,吕城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快落实、强推动,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上下携手向新求质,聚势而行勇挑大梁,为丹阳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多力量。

“新春第一会”是新年工作的序章,更重要的是如何写好“实干篇章”。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新的一年,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提振争先信心,不断提升攻坚动能,干字当头、奋发有为,汇聚“一切为了丹阳好、共同为了丹阳干”的强大合力,奋力推进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建设,努力在新征程中赢得新胜利、书写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