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束翔
迎“蓝”而上,“气”质提升。冬日的曲阿大地,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绿水青山相得益彰……无论是万善公园湖畔散步的市民,还是到凤凰湖公园水杉打卡地的外地游客,都被这蓝天碧水所吸引,“丹阳蓝”已成为我市的生态品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丹阳人的幸福更加具象可感。
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PM2.5平均浓度32.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6%,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三,在镇江三县市中排名第一;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2.7%,优良率在镇江排名第一;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Ⅲ比例均为100%,连续三年实现100%。央督、省督信访受理量分别较上次督察下降67.1%和73.1%。经过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水质实现新改善,目前我市太湖治理工程储备库共20个项目,其中16个项目已列入省、镇江市“治太”工程项目库,已完成2个、正在实施11个。
去年,丹阳生态环境局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科学谋划污染防治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了解最新政策动向,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争取省级太湖切块资金9080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617万元,获得省级环保各类奖励资金累计达3583万元,助力打好“三大战役”。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锚定美丽丹阳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为重点,以环境执法、环境监测为手段,以总量减排、环评服务为保障,巧用‘加减乘除’法妙解生态‘方程式’,在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同时,继续打好环保督察整改、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场‘硬仗’,答好生态治理‘新考卷’。”丹阳生态环境局局长罗元清说,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坚持减负与赋能相结合,在工作形式上做减法,在效能提升上做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今年,该局将继续引导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心中多想环境质量,脚上多沾泥土尘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在优质服务上做“加”法。在做实环评审批服务,助推新质生产力上持续加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加强柔性执法应用,通过在帮扶指导上做“加法”,及时开出良方回应企业所需,引导更多企业主动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并加大“送法入企”力度,提高企业法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与各部门的联动执法,齐抓共管提高联防联控能力,共同提升环境执法监管质效。
在治污攻坚上做“减”法。重点围绕省督交办清单、省督交办信访清单、省督视频专题片点位清单、央督交办问题清单、央督交办信访清单、市级自查发现问题清单“六张清单”,明确专班专人专抓,逐一清零销号;强化精准治污,以一抓到底的干劲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以一鼓作气的拼劲攻坚水环境治理,以一寸不让的韧劲守护土壤安全,做好污染防治“减法”。工作中,将继续做好大户减排工作,以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处理、燃煤治理、扬尘防控为重点,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环境监管,多措并举推动污染防治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树立科技“赋能”思维,聚焦治理PM2.5污染“牛鼻子”,科技助力从“治理”到“智理”,让精准“治气”更有“底气”,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以美丽河湖为抓手,统筹“三水”(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以更高标准、更有力举措,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同时以抓处理能力、抓收集能力、抓尾水净化、抓中水回用的“四大抓手”为核心,一体推进“护、建、管”,打造“污点变亮点”的治水样板工程;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对高风险地块制订并落实管控措施,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完善一般工业固废收储运体系,化解企业固废处置难问题,同时加大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危、固废等环境违法行为力度,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在宣传教育上做“乘”法。该局将充分把握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多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线下“面对面”+线上“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并进让生态环境法治观念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民心,释放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倍增效应,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开展执法骨干上讲台等活动,在工作责任落实上做“乘法”,注重干部“能力”培养,把“知识结构改善、专业能力提升”贯穿于干部培养始终,突出抓好年轻干部的选、育、管、用,让“急难险重”一线成为年轻干部的“赛马场”,并将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干部“担当指数”评价重要内容,确保责任压实、工作落地,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实干实绩为美丽丹阳作贡献。
在转变理念上做“除”法。该局将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从“管理员”向“服务员”角色转变,以“店小二”服务态度为企业制定“解渴管饱”的帮扶措施;主动向前一步,与镇区环保所统筹服务,指导企业办理环评、验收、排污许可等业务,扎实推进企业自查、属地巡查、执法监察“三级巡查”工作;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构建数字化监测网络,督促重点危废产生单位在产废、贮存、物流通道等点位安装在线监控视频装置,对企业危废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依托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打造“非现场远程监控+惠企服务线上整改”为核心的非现场执法体系,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让违法企业“无处遁形”,用“大数据”守护“大生态”;动真碰硬抓整改,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行业环境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查处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建立一批长效管控制度,提升群众生态满意度,奋力书写绿色“答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