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 通讯员 王凝)春节假期,没有大人的管束,孩子们长时间盯着手机、平板、电视等电子屏幕;大人们也是熬夜追剧、玩游戏、刷视频“不亦乐乎”,导致眼睛被迫成了“劳模”!
市民胡女士连续几天用手机追剧后,突然感觉眼睛干涩、畏光、视力下降。胡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平时工作忙,春节期间白天走亲访友,晚上就关灯在房间追剧,经常熬到深夜,即便眼睛有些不舒服也硬撑着。3日,她起床后感到眼睛干涩、畏光,且视力也有所下降,随后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在眼科门诊,经过主治医师周玉一系列检查后,被诊断为干眼症。
什么是干眼症呢?周玉介绍,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眼球表面有一层液体,叫做泪膜,分为三层——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我们的每一次眨眼,都使眼表均匀涂布泪膜,从而对眼球进行自我保护。当泪膜中某一分层缺乏或出现异常时,眼球表面就可能会出现刺激感和干眼症状。”周玉称,干眼症患者一般以年长者居多,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泪水分泌减少,春节假期,孩子与电子产品也有了更多的接触,使得很多孩子也成为干眼症的“造访对象”。
“干眼症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畏光及视物模糊、视疲劳,随之而来便是角膜继发性感染、溃疡等,影响学习、工作与生活。”周玉称,当眼部出现不适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轻度干眼症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注意眼部休息、保持环境湿润等,同时配合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通常能有效缓解症状,甚至达到治愈效果;中度或重度干眼症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经过规范治疗和长期护理,患者有很大机会改善病情,逐步使眼睛恢复到正常状态。
周玉提醒,有些人感到眼睛干涩,误以为患了慢性结膜炎或其他疾病,便到药店自行购买眼药水。但如果长期使用大量眼药水,反而会加重干眼病情,甚至诱发药物毒性导致的眼表疾病。
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干眼症?周玉建议广大市民间断性用眼,一段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后闭目养神,或者看看远方,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或者用眼后做眼保健操放松,轻轻闭上双眼,让眼球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此外,需饮食清淡,少吃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适当运动,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干燥的环境中,如空调房、暖气房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