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陈丹军)记者昨日从海关获悉,2024年,面对成本上升、汇率波动大、结算障碍多、市场不稳定等多重压力,我市加快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进出口值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3.6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镇江市整体增速4.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8.12亿元,同比增长8.7%;进口25.48亿元,同比增长20.4%。从单月来看,12月份我市进出口总值26.95亿元,同比增长21.6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1.62%,进口同比增长25%。
从贸易结构来看,自主经营能力增强。去年,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259.91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市外贸总值的95%;其中出口240.01亿元,同比增长8.6%,占出口总值的96.73%;进口19.9亿元,同比增长10.2%,占进口总值的78.1%。
从贸易市场来看,贸易市场多元共进。去年,我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9.57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对第三大市场东盟进出口37.90亿元,同比增长15.6%。同期,对美进出口同比下降1.4%;对欧盟、南美洲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3%、15.2%。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3.03%,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4.27%。
从经营主体来看,市场活力不断显现。去年,我市有进出口记录经营主体1881家,数量再创新高。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75.65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进出口总体增速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外贸主体地位。
从外贸产品来看,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去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67.09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联合收割机、铝合金制车轮、棉花采摘机、电血压测量仪器、活塞内燃发动机用零件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0.3%、38.98%、1003.07%、31.75%、102.13%,新增碳纤维制品出口1.48亿元。
从外贸企业来看,涌现快速增长企业。去年,全市出口前50家企业有37家出口实现增长,各行业均凸显出口实力,其中沃得农机、欧圣木业、世楷机电、丹毛纺织、恒神纤维材料、大力神铝业、天澜光学(江苏)、艾洛克贸易、华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均超过50%。
与此同时,我市镇(区)外贸各展所长。去年,从全市进出口1881家企业分析,12个镇(区)中有11个实现出口增长,其中,开发区、丹北、司徒、高新区、界牌、延陵等外贸重点镇(区)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85%、4.4%、10.01%、13.23%、11.13%、5.27%,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同期,从我市进出口2574类商品分析,12类产业中有9类出口实现增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海关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全球贸易有望呈现复苏态势,有利于丹阳出口增长。2025年全球贸易有望呈现复苏态势,WTO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将达到3%。从我市2024年第四季度出口数据看,去年10月至12月出口值分别同比增长27.32%、7.45%、21.62%,已出现明显正向走高态势。综合拉升和压低因素,与2024年出口增速相比,预计2025年丹阳出口同比增速将有所提升,外贸发展有望进一步稳中提质。另一方面,动能转换快加快形成丹阳外贸产品比较竞争优势。这几年我市从医疗器械、药用玻璃瓶等防疫物资,到五金工具、塑料地板、草坪收割机等家居用品,再到碳纤维、采棉机、内燃发动机用零件等新样产品,丹阳外贸能够紧跟外需市场不断提供多样化产品,主要得益于我市有较为完整且持续迭代升级的五金工具及金属加工、眼镜及视光学、汽车零部件、大家居、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多门类产业链,创新、优质、有竞争力的丹阳智造不断涌现,出口增长动能有序转换,接替发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