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核心提示: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锚定“镇江一流、全省进位”目标,克难奋进、担当实干,GDP增长6%(预计数、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6亿元,技改投资高位增长、两年翻番。44个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实施、40个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既定目标。205个重点产业项目全力推进,新开工项目数量、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在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宋飞雄

(2025年1月7日)

4d9154149c49251a00afcbb2cacdf8a6

克难奋进,拼出来之不易的优异答卷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锚定“镇江一流、全省进位”目标,克难奋进、担当实干,GDP增长6%(预计数、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6亿元,技改投资高位增长、两年翻番。44个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实施、40个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既定目标。205个重点产业项目全力推进,新开工项目数量、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

一、全力抓经济、增动能,拼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经济发展韧性十足。52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再贷款计划,兑付惠企政策资金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6.34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7万余家、“四上”单位26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450亿元,七大主导产业应税销售收入18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汽车、家电等九大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近1.4亿元。新增镇江首个公共海外仓,进出口总额增长7.5%。项目攻坚支撑有力。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0个、总投资450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10%,富联通讯、苏南储备粮仓等70个省市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年度投资166亿元。产业转型质效并进。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3家,新材料产业规上产值突破400亿元。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获评瞪羚企业10家,新评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6家。高创中心获评省首批标杆孵化器,高新区创成省首批技术弹射中心。

二、全力抓建管、提品质,拼出宜居宜业的城乡面貌

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丹金高速征地拆迁各项工作进展有力,丹阳港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完成县道大中修24.1公里,建成延珥线、茅山福道(丹阳段)生态大道,打造G233、G346等环境提升样板路。城市更新有序实施。建成丹凤南路、兰陵路景观道路,完成京杭运河公园、香草路西延滨河景观建设。改造老旧小区7个,公共区域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超100个,完成312国道、122省道及中北学院路段亮化工程。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15.3亿元,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6000亩。建设22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35个自然村推广“小菜园”模式。建设70公里生态河道,全面完成泰山水库小流域整治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三、全力抓治理、优环境,拼出更加靓丽的生态底色

纵深推进突出问题整改。中央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全部办结,明确环境执法“白名单”企业20家、正面清单企业100家。一体推进太湖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欣盛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10个重点工程,因村因户实施农污治理项目。857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基本完成。全面推进环境持续改善。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三年保持100%,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1062辆。

四、全力抓保障、强服务,拼出普惠共享的民生福祉

民生服务扩面提质。城镇新增就业5870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稳岗返还资金1.27亿元。兜底服务温暖可及。城乡低保标准提至每人每月875元,发放救助金、低保金、生活补贴1.31亿元。改造建设6个城市社区助餐点、9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完成107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公共服务优质普惠。马相伯初级中学(含幼儿园)交付使用,省丹中、吕叔湘中学迁建和实验小学(眼镜城校区)新建等工程有序推进,创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丹阳分院。市血站(急救指挥中心)、司徒卫生院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成为省内第2家县级“三级妇幼保健院”。建成城市药品器械集中配送仓储中心,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丹阳服务站授牌成立。黄连山登山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水晶山环山步道公园启动实施。

五、全力抓安全、防风险,拼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坚守安全生产红线。

严守风险领域底线。

固守社会稳定防线。

六、全力抓效能、促提升,拼出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

作风建设全面强化。

办事效能全面优化。

法治政府全面深化。

坚定信心,谱写现代化新丹阳建设崭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制造业投资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约束性指标任务。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坚持提振消费促发展,持续释放内需市场巨大潜力。更大规模撬动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更新换代,提升金鹰、八佰伴、吾悦标志性商圈“人气值”,扩大康养、育幼、家政、体育服务消费,培育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演出经济、夜经济消费新增长点,充分释放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加快推进230个、总投资826.8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刚性实施政府投资工程、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努力提升中北学院毕业生留丹率。坚持量质并举抓发展,持续塑造实体经济竞争优势。力争新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500亿元,力争雅睿生物、东吴医药等55个新建镇江市重大项目二季度全面开工。服务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用能等发展难题,鼓励企业出海发展、参展拓市、跨境拓销,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高眼镜城、华东建材城等专业市场治理效能,持续开展成方连片成熟地整理。坚持转型攻坚强发展,持续夯实产业强市坚实根基。支持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科学布局低空经济,建设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临床应用等关联产业。推行普惠化、低成本、多样性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力争实施改造项目300个,打造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依托天宏等典型服务型制造企业,打造典型案例2个。坚持创新引领优发展,持续注入科技赋能源头活水。用好苏南高端装备、高性能合金材料等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条体系。力争有效高企突破4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80家。重点鼓励鱼跃、天工、沃得、明月等“链主”企业,冈田、超力等“头马”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中北学院三年内过半以上专业设置与丹阳产业需求相契合。坚持生态优先谋发展,持续筑牢环境保护坚固屏障。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坚持区域协调共发展,持续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建设。加快建设丹金高速,谋划推进G233(丹阳段),稳步实施埤导线、导延线、新访线县道大中修,加快丹阳港工贸一体化建设,完成农路提档升级16公里。市场化推动生态新城、眼镜城、西门大街片区项目,开放运营运河1958文化园,力争启动大运河国家步道滨河生态绿带工程。完成东门外大街、凤凰路景观路打造,推动丹桂路等易涝片区治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10个。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基地3家,强化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确保年度投资不低于15亿元。新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个,打造镇江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5个。坚持民生为本稳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强化兜底保障。改造提升3个城市社区助餐点,新增2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兜牢困难群体生活底线,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优化公共服务。完成省丹中、吕叔湘中学迁建重点项目,设计布展“五大教育名家”文化馆。培育眼视光学医疗特色产业,落实“加快卫生信息化互联互通”等便民惠民十大举措。完成中医院搬迁、精神病院改扩建、珥陵卫生院住院楼新建,推进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文旅融合。推进水晶山环山步道公园、凤凰湖公园、马塘桥体育公园等串珠成链,整合九里、庄湖湿地和香草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优质资源,打造具有丹阳特色的文旅项目。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继续承办CBA大型体育赛事。推进丹剧团新址搬迁。坚持守牢底线护发展,持续巩固平稳有序良好局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盯紧抓牢安全生产;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敢拼善为,切实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

面对时代之变、发展之需、群众之盼,我们将敢拼善为抓落实、动真碰硬促改革、统筹把握时度效,坚决以“四强四促”,努力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使命的合格答卷。

一是强政治之本,以思想自觉促行动自觉。

二是强担当之责,以真抓实干促实绩实效。

三是强改革之效,以攻坚突破促自我革新。

四是强正气之风,以严规守矩促廉洁从政。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