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攻坚克难 提振争先信心

核心提示: 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对标对表党中央、省委以及镇江市委决策部署,明确了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路线图,动员全市上下提振争先信心、提升攻坚动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建设新篇章。

合力攻坚克难 提振争先信心

——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一)

本报评论员

“越是爬坡过坎,越要始终保持昂扬斗志;越是困难重重,越要持续提振争先信心。”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对标对表党中央、省委以及镇江市委决策部署,明确了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路线图,动员全市上下提振争先信心、提升攻坚动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建设新篇章。

解读这次全会,信心无疑是关键词。无论是今年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还是重点任务,都传递了强信心的鲜明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矛盾无处不在,问题无时不有,丹阳的改革发展从来都是在认识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曲折前进的。既讲成绩又说问题,彰显的是直面问题的勇气、驾驭问题的自信、破解问题的决心,本身就是有信心、有底气、有胆识的表现,本身就给人信心、催人奋进。为此,我们总结成绩,是“强信心”;把问题说透,也是“强信心”,两者不可偏废。

信心源自哪里?信心源自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丹阳取得的成绩单亮点频现:十年来,丹阳经济总量从2014年突破900亿元跃升至2024年近1600亿元,跨越7个百亿级台阶,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6万大关,工业应税销售突破2000亿元,量与质同步跃升成为丹阳“经济强”的鲜明脉络。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经济恢复进程中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承压奋进、务实笃行,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加速累积,“进”的动能不断增强,“好”的态势持续显现,预计全年GDP增幅高于省市平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全省前十。十年来,全市累计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及医疗卫生机构69个,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32%、101.43%,发展更有温度成为丹阳“百姓富”的显著特色……成绩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新一年工作的底气士气和信心决心。

信心源自当前的时与势。从宏观大势走向来说,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超前研判、全面捕捉,与大战略同频共振、与好政策无缝衔接,在这一轮政策利好中拼抢更多资源、实现更大发展。从产业发展根基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市制造业根深叶茂,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在全国有地位的骨干企业,都有行业优秀企业家,都具备横向联动、垂直整合的综合实力。我们要全面梳理优势、持续放大优势,切实把这些核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从攻坚克难实践来说,这两年全市上下同心、政企合力,面对“既要又要还要”的高标准、严要求,积极想办法、探索新路径,锤炼了干部能力、积攒了攻坚底气,涵养了“至诚至精、创新图强”的城市精神和“我是丹阳人”的发展情怀。我们要继续振奋信心、团结一心,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营造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发展路上的荆棘杂草不会凭空消失,困难挑战依旧不少,但更要看到,我市积极有利的因素正在增加,持续向好的态势正在巩固,上下同欲的力量正在积聚,这些都是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底气。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此次全会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全年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迎难而上、奋发有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确保全市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努力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只有拓宽历史视野,科学认清现实,把握时代大势,面对困难挑战才能有更加十足的信心和底气。我们要以再出发的奋进姿态学习贯彻落实此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新的一年经济形势,积极克服外部环境、区域竞争、自身短板“三重压力”,紧紧抓住更多机遇,充分调动一切力量,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全力打好争先进位攻坚仗,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加自信豪迈的步伐奋进新征程,用行动交出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