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委员职责 讲好丹阳故事
——访市政协委员、市文体广旅局文物科副科长殷显春
本报记者 曾丽萍
“从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开始,我就深知自己肩负起了参政议政的使命,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份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市政协委员、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科副科长殷显春说。今年是他作为政协委员履职的第八个年头。“随着这几年的学习和参加市政协的各种会议、调研、提案办理、专题议政等活动,我认识到,政协委员不仅要向党和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提案和建议,更要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忧。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一名政协委员的人生价值,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丹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会寺是江南名刹之一,海会寺新址落成后,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也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目前海会寺已和万善公园融为一体,形成了园中有寺、寺中有园的格局,打造‘大万善景区’将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殷显春告诉记者。他经走访调研,发现随着外地信众的增加和本地百姓的出游需求,来海会寺和万善公园观光的人越来越多,且随着周边几个新建小区的入住率日益提高,区域人口越来越密集,但海会寺周边的公交站等基础配套建设明显滞后。就这样,“关于在海会路增设立公交站的建议”成为他今年的提案之一。殷显春建议客运主管部门实地考察海会寺周边的人流量,在海会寺东大门海会路设立公交站,并保证合理的班次,方便市民和游客、香客出行,缓解该地段的交通压力,同时为打造“大万善景区”助力。
最是乡音寄乡愁。一句脱口而出的丹阳话,便是联系海内外丹阳人的天然纽带。“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丹阳方言属于吴语体系,是丹阳‘吴头楚尾’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在中国方言体系中独具一格,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如今丹阳方言处于退化阶段,很多年轻人之间交流不讲丹阳话,中小学生更是从小只讲普通话,‘丹阳人不会讲丹阳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殷显春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协委员,他觉得有必要去弘扬方言文化,“留住乡音才能让丹阳人对家乡文化更有归属感,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次提案,能够更多地让我们的社会大众关注方言。”因此,殷显春今年还提出了“关于兴建丹阳方言传承体验馆的建议”,他建议结合西门大街老街修缮和文旅融合打造,在西门大街或者眼镜小镇片区设立非遗传承馆,兴建丹阳方言传承体验馆,形成“1+1>2”的效应,同时收集整理丹阳方言的传承体系,面向社会发出征集令,按照“四门八腔”的特点,遴选出一批善于讲不同区域丹阳话的市民,不定期在体验馆内进行方言沙龙交流,增强地方文化自信。
此外,殷显春今年还围绕加强保护传统村落工作提出建议,希望我市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线路规划,争取在集中成片打造上,与周边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景观等形成互动,让传统村落通过文旅赋能实现良性循环,激发生机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讲好更多丹阳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