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台唱戏”入农家 冬日助销促增收

——我市银发人才走进小丫家庭农场开展“冬日助销”赋能乡村振兴行动

核心提示: “品牌农业发展不容易,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对农业的深厚情怀。如何把优质稻米品种与市场有效对接,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是永恒的课题。”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通讯员 张建平 罗艳

“品牌农业发展不容易,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对农业的深厚情怀。如何把优质稻米品种与市场有效对接,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是永恒的课题。”

“作为全省种子企业的标杆,我们将对农场生产的武香粳7375稻米等品种进行集中采购,用于明天种业公司食堂和年终员工福利发放以及客户的礼品优质米……”

年末岁尾之际,正是秋粮等农产品销售的关键时节。近日,开发区前马陵村小丫家庭农场里洋溢着融融暖意,一场以银发人才“冬日助销”赋能乡村振兴行动为主题的活动在此举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标有小丫家庭农场品牌的一排小包装大米摆放在台前,散发阵阵新米清香,墙边几块省市优质大米评选所获的奖牌熠熠闪光,尤为引人注目。市委老干部局、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负责人,开发区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应邀前来的省内种业、生物有机肥料企业老总汇聚一堂,面对面就如何帮助农场精准对接大市场,扩大稻米销售份额出谋划策。

受2024年下半年特殊气候的影响,全省不少地区的水稻产量和出米率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何拓展秋粮销售渠道,助力种植大户增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小丫家庭农场是我市一家集粮食种植、稻米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农场主的魏国良是一位新型农民。2013年,他流转了村里80多亩别人撂荒的丘陵岗地,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将原来狭长零碎的46块岗地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形成了百亩连片区域的标准农田,专种优质粮食,并注册成立了小丫家庭农场。

10多年来,小丫家庭农场的种粮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发展到500亩。“在银发专家周老师的指导下,一方面,不断优化品种,好中选优,种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以南粳46为主、武香粳7375和沪软玉一号为辅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持续实施培肥改土、机插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等技术,通过使用肥宝乐商品有机肥,促使化肥减量增效,保证了稻米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升,也培育了自己的品牌。”魏国良难掩兴奋地说,自从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的优质稻米产业链以来,农场的“前马陵味稻”牌大米在省内乃至全国优质稻米擂台赛中多次“夺魁”,先后获得2019年首届“丹阳优质大米”评比金奖、第四届“华西村杯”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特等奖、第二届“中国好米榜”金奖。

魏国良口中的“周老师”,正是这次“冬日助销”活动的“头雁”——市银发人才服务中心专家组成员、镇江市银发人才工作站丹阳乡村振兴团队负责人周铭成。周铭成说,多年前一次在香海琴枫农庄举办的农技培训班上,他对前来请教的魏国良印象颇深,一来二去,他便成了农场义务“巡诊”的“科技顾问”。2024年春季,市委老干部局、市老科协等联合启动了银发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行动,由他领衔的乡村振兴团队围绕“春日助耕、夏日助长、秋日助收、冬日助销”,为包括小丫家庭农场在内的全市10个示范家庭农场进行一系列跟踪指导,做到惠农服务到田头、科技培训助增收、项目为媒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为打响地方优质稻米品牌夯实了基础。

“2024年夏收,小丫家庭农场示范种植的小麦高产新品种扬麦33,呈现出大穗大粒、高抗赤霉病、抗白粉病的双抗优势,在丘陵地区获得了超高产量,示范方实收实测亩均1100斤。”周铭成介绍,在2024年水稻生产历经高温热害、超强台风等特殊天气造成水稻倒伏减产的情况下,小丫家庭农场的水稻品质优良,烘干后的稻谷也能达到亩均1180斤,出米率达到68%。这得益于农场多年来运用有机肥强根壮根,水稻根系分布好,自然稳健生长。一旁的江苏肥宝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加华接过话茬:“肥宝乐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和促生根、提品质、增单产、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小丫家庭农场的商品有机肥供应量已由原来的几吨到扩大到50多吨,农场的绿色大米品牌效应也在不断显现。”

现场对接交流中,开发区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裴树南、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少云、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吴金书等纷纷发言,并就如何向有机农业发展和增加真空包装等支招献策。江苏明天种业副总经理胡玉成当即表示,作为江苏第一种业科技企业,公司不仅为全省种业发展作贡献,还将把小丫家庭农场确立为公司食堂用米的定点采购基地。

“这次冬日助销对接活动太好了,增强了我做优做强品牌稻米的信心,感谢银发专家牵线搭桥。”魏国良兴奋地说,如今,种粮不但要会种,还要会销。多年来的培肥改土和绿色种植,让小丫家庭农场的绿色稻米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前段时间,农场刚刚拿到有机食品转换证书。“2024年,我农场的500亩优质水稻,烘干后有一半作为免检产品,直接销售给恒顺米厂,另一半则自己加工优质稻米销售。借助市农业部门电商孵化基地的直播带货,农场的前马陵味稻绿色大米吸引了镇江、南京等地客商进行社区团购,批发价每斤卖到3元,仅南京社区团购每月稻米数量就达5吨。加上原有广东等地的固定客户,农场的稻米销售不用愁。”魏国良表示,作为镇江市示范家庭农场,他将聚力打造品牌,在带动周边种粮农户增收上发挥“领头羊”作用。

“冬日助销”活动的成功举行,将为我市银发人才助农“四季曲”行动画上圆满句号。当天参与现场活动的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积极发挥农业老专家服务“三农”的优势,为助力乡村振兴做些实事。通过部门和银发人才牵线“搭台”、购销单位与企业“唱戏”,将在精准对接促销服务上做好文章,引导家庭农场打造各自特色品牌,促进粮食丰产丰收,从而形成地产优质稻米品牌矩阵,合力打响“丹阳香米”品牌,推动丹阳大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