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陈丹军)记者近日从海关获悉,尽管受新一轮贸易战前“抢出口”推动,我市11月份外贸进出口增幅仍有所放缓。今年11月份,全市进出口同比增长8.91%,低于10月份的27.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45%,进口同比增长23.68%。
前11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46.6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223.46亿元,同比增长7.4%;进口23.18亿元,同比增长20%。
“纵观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表现,增速由前2个月的两位数17.3%开局到3月份由正转负,同步下降14.52%;4月迅速改善后转为增长0.81%,月度进出口已连续8个月保持增长。”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外贸运行总体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平稳收官。
从贸易结构来看,一般贸易平稳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集中反映企业自营能力,今年前11个月,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234.32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市外贸总值的95%。其中,出口216.14亿元,同比增长7.3%,占出口总值的96.72%;进口18.18亿元,同比增长10.6%,占进口总值的79.46%。
从贸易市场看,外贸基本盘稳固。前11个月,我市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9%;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1%,基本巩固了欧美等市场在丹阳外贸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拓展RCEP成员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贸市场,助力外贸发展。前11个月,我市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2.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10.4%。同期,我市对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更加畅通,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1%和4.9%。
从经营主体看,市场活力不断显现。前11个月,我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市进出口总体增速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外贸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我市外贸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23年的62.92%上升至今年前11个月的64.11%。
从外贸产品看,出口优势加快形成。前11个月,我市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1.5%,高于出口总体增速4.1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比重近七成。其中,联合收割机、铝合金制车轮、棉花采摘机、电血压测量仪器、活塞内燃发动机用零件出口分别同比增长59%、35.11%、1003.07%、42.18%、97.73%。同期,我市传统贸易产品,如金属材料制眼镜架、精梳动物细的机织物、漆刷、铝合金制矩形厚板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1.87%、270.02%、5.13%、53.49%。
从外贸企业看,创新型企业大幅增长。前11个月,我市出口前50家企业中有33家出口实现增长,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企业凸显出口实力,沃得农机、欧圣木业、世楷机电、丹毛纺织、恒神纤维材料、大力神铝业、天澜光学(江苏)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均超过50%。
与此同时,我市外贸重镇地位不断巩固。前11个月,从全市进出口1847家企业分析,12个镇(区)中有10个镇(区)出口实现增长,其中,开发区、丹北、司徒、界牌、高新区等外贸重点镇(区)出口分别同比增长8.8%、4.56%、9.88%、9.58%、6.33%;同期,从全市进出口2514类商品分析,12类产业中有8类出口增长,其中,眼镜及视光学、汽车零部件、大家居、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94%、9.66%、3.97%、57.27%、12.8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