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商家在店外设置“宠物临时寄存处”。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 (记者 马骏)“我带狗进店的时候也没人告知我不能带狗用餐啊,等上菜了才来提醒,我只能放下碗筷,先把狗送回去。”近日,市民小李(化姓)带着爱犬来到开发区一家餐馆用餐,却遭遇了尴尬事。小李说,等他返回餐馆继续用餐时,饭菜都已经冷了。小李觉得,如果能有一些友好的举措,他就能放心带宠物出门了。
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同事、亲友之间的聚会聚餐逐渐多了起来。对于城市中的养犬人士来说,如果外出时不得不带着爱宠,那进出公共场所则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虽说现在的大型商超对宠物进入都比较宽容,但带着宠物走在人流中,总会有不喜欢宠物的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有人也会在不经意间被吓到。所以,我每次带宠物去公共场所,都不敢多作停留。”一位养犬市民在受访时说道,“有人喜欢宠物,自然也有人讨厌甚至害怕宠物。不过,毕竟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宠物不是人类,突然做出什么事来难以估计,所以那些反对宠物进入公共场所的人是有一定依据的。”
对此,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在探索两全其美的方式。比如,有的餐馆挂出“宠物友好型餐厅”的牌子,准许顾客带宠物进店用餐。还有一些菜市场和商场在门口设置了“宠物临时寄存处”,用以短时间存放宠物。
不过,对于“宠物友好型餐厅”,一些市民并不能接受,认为这样的餐厅在拉近人与宠物的距离时忽视了健康因素。而对于“宠物临时寄存处”这类设施的出现,一些市民也有不同意见。“单独将狗拴在外面的设施,我是反对的。”有市民表示,设置单独将狗拴在外面的设施,对人对狗都不负责。这位市民认为,狗是具有社会化属性的动物,一旦离开主人,单独处在一个人流密集的环境之中,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出现极端行为。这不仅会伤害狗的心理健康,也可能会导致犬只不停吵闹。“在城市人流密集的环境中,养犬人应对自己的宠物负责,不应该让犬只处在无人看管的状态。”该市民说。
对此,一些市民认为,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既要考虑到这一群体的便利性,也要大力提倡文明。不论是“禁止入内”还是“宠物友好”,如何兼顾各方诉求,成为市场探索“它经济”更大增量的关键点。 宠物主与商家“共同自律”,宠物主保持克制,管好自家宠物,商场也要提升员工的管理水平。各自做好分内的事,才能营造出“人宠”共处的和谐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