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油冬季田管需走好“三步棋”

核心提示: “目前已进入越冬期,冬季田间小麦虽生长量不大,但仍然是促弱转壮、保春发稳长的好时机。”

90ecf85535e3730bc912214e304210fb

图为市农技人员在田间查看苗情。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 摄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玉兰) “目前已进入越冬期,冬季田间小麦虽生长量不大,但仍然是促弱转壮、保春发稳长的好时机。”昨日,市粮作站专家提醒各地及广大种植户要积极行动起来,及时查看小麦、油菜生长情况,分类抓好因苗补肥、清沟理墒、适度镇压、抗逆应变等田管措施,促弱促小转壮,促根防冻控旺,确保麦油作物安全越冬,为春发稳长打好基础。

受不利天气影响,今年我市水稻收割进度较慢,腾茬迟田间湿度大,小麦播种进度明显慢于上年,晚播麦比例较大。因整个10月和11月初降水量异常偏多,加上稻田普遍没有沟系排水,导致大部分田块湿烂,土壤墒情差,机械作业难度大,收种进度慢,11月上旬播种面积少播种质量较差。11月中下旬温高雨少,土壤墒情转好,有利于小麦播种,月底前基本播种结束。据12月24日苗情统计,全市小麦平均叶龄2.09叶,比去年少1.07叶;亩茎蘖数26.3万,比去年少6.1万,总体差于去年,单产提升压力大。苗情差异大,其中因11月温度偏高,10月底前播种的早播麦有旺长趋势,11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目前2~4叶,部分已有分蘖;11月下旬后播种的小麦刚刚出苗,还有部分未出苗。移栽油菜因气温高生长量大,有不少旺长田块。为此,农户必须走好以下“三步棋”。

清沟理墒,防渍防冻。“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有些麦田沟系尚不完善配套,田头沟不通、内外沟不通,沟系标准不高。沟系不通的要抓紧疏通,确保排水通畅。冬季要经常到田间查看,如发现因冻融交替沟壁坍塌淤堵的,要及早及时清理,做到雨止田干防渍害。

因苗补肥,促弱转壮。今年我市小麦播期偏晚,整体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田间苗情不平衡性较突出。因此要加强分类指导,“因田、因苗、因地”制宜,看苗适当追肥。对于适期播种、长势正常、群体茎蘖数足的一、二类苗田块,只要已施足基苗肥,越冬期不需施肥。对茎蘖数不足、有落黄趋势、苗少苗小未施苗肥等田块,可追施平衡肥促弱转壮促恢复,每亩用尿素5~7.5公斤;对于茎蘖数偏多的旺长苗,可选择晴暖天气适度镇压或适度化控控制旺长,以防春季群体恶化。

对于旺长油菜要严格控肥,以防强降温发生严重冻害。生长量偏小的三类苗油菜田,或者发生严重冻害但心叶尚未冻死的油菜田,可在日均温回升到3℃以上时,趁墒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一般每亩追施5公斤左右尿素和氯化钾1~2公斤,或者5~10公斤45%三元复合肥,促进菜苗生长,尽可能提高生长量,以免春后抽薹“一根葱”。

抗逆应变,防冻保苗。粮作站专家说,越冬期气温变幅大,强降温过后气温回升,麦油会恢复生长,此时仍要做好抗逆应变措施,保苗安全越冬。要对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土煊松、露籽苗和旺长苗的田块,要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原则,待“冷尾暖头”气温回升后的晴天适度镇压,控上促下,促进根土密接,提墒、保温、控旺、促根、防冻;弱苗、小苗可轻压或不压,避免过度镇压。旺长苗可喷施矮壮丰、矮苗壮或烯效唑等化控制剂,控旺促壮。同时低温冻害天气来临前,可通过喷施具有抗寒功能的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预防冻害。冬季气温起伏大,一般不化除,以防冻药害,可待春季日均气温稳定回升到5~8°C以上再进行化除。

粮作站专家提醒农户,对于旺长或生长较弱的油菜田,可采取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碧护、芸薹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促进剂,提高油菜植株防寒抗冻能力,或在油菜根部壅施农家土杂肥、草木灰,保温防冻,培肥地力。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