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午时分助餐点内座无虚席;
图为志愿者在给前来就餐的老人打饭盛菜。记者 贺丽华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贺丽华 帅莹 通讯员 胡杰
“老伴,快来,就是这里!”昨日上午近11点,家住河畔花园的吴月孝老人激动地拉着老伴走进位于北环路上的云阳街道化肥路社区助餐点,在经过刷脸、支付、领票后,她熟练地在打饭窗口前排起了队,期待着今天的菜式和口味。
吴月孝今年82岁了,自从月初时从别人口中得知这里的社区助餐点开业了,便兴冲冲地赶来尝试一番,觉得很不错之后,把老伴也拉了过来。“一是方便,家里就不用做饭了;二是这里非常热闹,吃饭之余还能跟别人聊天交朋友;三是环境整洁卫生,菜式适合老人,好消化,口味也很清爽不油腻。”说起在这里用餐,吴月孝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一一细数助餐点给她带来的便利之处,口中满是赞誉,“尽管我家离这里不是很近,最近天气也比较寒冷,但我还是坚持过来吃饭,这里就像是一个老人聚餐点,人多热闹,氛围特别好。”
当天的菜式有红烧鸡、千张结烧肉、木耳豆腐烧肉、青菜、莴苣丝和黄瓜炒鸡蛋。在窗口的上方标注了套餐种类和价目表,其中,10元套餐包含一大荤+一小荤+两素菜,15元套餐包含两大荤+一小荤+两素菜,20元套餐包含两大荤+三小荤+一素菜。前来就餐的老人,每人每天可享受一次优惠,70周岁以上老人优惠2元,80周岁以上老人优惠3元,60~80周岁以上分散供养特困对象优惠5元。
到11点15分左右时,助餐点内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间门市房内座无虚席,还有许多老人自带饭盒打包回家。“我也是听其他人说起才过来看看的,这里的环境和菜式以及收费价格,我都很满意,而且工作人员说每周菜式都不重复。”家住阜阳二村的李成华告诉记者,此前她一直为午饭问题发愁,“因为中午家里就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买菜做饭的话,不仅要消耗一上午时间,而且量不好掌控,少了不够吃,多了又浪费,尤其晚上儿子儿媳和孙子可能会过来吃,我肯定得烧新鲜的饭菜,所以我一般都是晚上才做饭,而午饭就成了头疼的问题。”在李成华看来,社区这个助餐点可谓是“家门口”的食堂,为她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采访时,还有一对年轻夫妻走了进来。“今天比较忙,来不及回家做午饭了,途中看到这里开了一家助餐点,里面人来人往,就进来体验一下。”夫妻俩说,起初他们还有些犹豫,不确定这里是否对年轻人开放,问了收银员得知任何人都可以来此用餐,他们才放下心来,“整体环境很整洁,价格也是真的很实惠,还有容器里的菜,看起来很清爽,挺不错的,以后不方便时都可以来这里吃。”
而现场的志愿者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其中也包括化肥路社区党委书记朱明刚。“开业了10多天,现在这里用餐人数多的时候已达100多人,可志愿者只有四五个,很缺人手,所以我每天中午都会来帮忙一段时间,目前负责运营的云上阳光社区公益基金会正在对外招募志愿者,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加入。”朱明刚说,除了厨师是聘请的,收银员、后勤、保洁等都是义务来帮忙的志愿者,她们每天8点就到岗,忙着择菜、洗菜、切菜、打扫卫生,一直到下午2点左右才收工回家,“目前助餐点仅提供午餐,可以堂食也可以外带,如果有需求,可以中午再带一份回去作为晚饭。”
志愿服务不仅辛苦且没有回报,但采访时,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干得很开心。家住化肥小区的朗梅梅便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有退休金,生活有保障,来此帮忙只因这件事在她看来很有意义。“我也是老人,这个助餐点实实在在为许多老人解决了生活上的一大难题,我能参与其中,真的很高兴,而且来这里吃饭的人中有许多都是社区、小区里的熟面孔,可以说这里也是一个汇聚邻里情的地方,大家有一段相聚的时光挺好的。”朗梅梅说,另外,她也是在回报社区平时对她的关照,“生活中社区帮我解决了不少麻烦事,比如之前我所住楼栋的落水管坏了,是社区及时帮忙找人来更换,这些我都记在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