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笑 通讯员 开宣 文/摄
本报讯 (记者 韩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开发区荆林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持续发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致力于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风貌,推动乡村向着美丽蜕变。
自2013年起,荆林村便开启了三城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征程,通过党委统筹、支部带动、党群联动的共建共管模式,对村庄实施整体规划与改造。2019年,村庄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环境升级与治理,修缮和拆除破败房屋20多间,清理水塘4处,并绘制墙画提升村庄“颜值”。同时,还将一块闲置空地再利用,打造文体广场和风光带,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进荆林村三城自然村,焕然一新的墙面令人眼前一亮,洁白的底色搭配着色彩鲜艳、主题多样的墙画,使整个村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据村委会副主任束玉军介绍,此前村里的墙绘因年代久远出现老化剥落的情况,此次与中北学院合作对墙绘进行翻新,目前工程已完成大半。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庄品质,三城村新建了公共活动场地、健身运动场地及文体广场周边风光带附属设施,还新建了停车场、亭子及门楼等,修复部分墙体并粉刷出新,村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成为镇江省级传统古村落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原来的脏乱之地变成了休闲中心,有体育活动设施,有景观绿化,还有重建的小桥,吃过晚饭可以去逛逛,环境非常漂亮。而且村里其他地方也都干干净净,我们住着很舒服。”村民束国海提起生活现状语气中掩饰不住欣喜。
三城自然村又叫三城巷村,作为荆林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因村内原有三纵三横的巷道而得名,现存古巷道1条,村内还有束氏宗祠、楠木厅、古井等遗迹,其中束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丹阳的文保单位。每年农历二月十八的庙会,吸引着周边村民前来赶场和走亲会友,传承着乡村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今年,荆林村号召村民集资修缮这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束氏祠堂,使其重焕生机。“原来的祠堂只剩两根柱子,杂草丛生,如今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复如新,作为束氏后人,我深感欣慰。”村民束国保十分感慨。正是在多方的不断维护和努力下,在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这座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
荆林村的实践不仅为村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荆林村还将继续发力,维护好村庄环境和古建筑、古设施,规划好村内的小型菜地,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让村民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相信在未来,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将在这里徐徐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