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峰(右)在督查施工质量。
本报记者 韩笑 通讯员 开宣 文/摄
走进建山村的黄连山景区,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步道山下沥青地面的浇筑、压平工作。这条作为江苏省森林步道民生实事工程的步道,即将投入使用,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最靓齐梁文化步道”,为建山村的生态文旅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在工人之中找到了皮肤快与沥青地面融为一体的建山村党委书记丁志峰,他正在这里全神贯注地监督着施工进度,时不时还伸手帮一把。“工程紧、要求高,我必须一直在现场看着施工,时间长了皮肤就晒黑了。”丁志峰时刻牵挂着工程进度与质量。
看着现在建山村的秀丽风光,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落后村。“黄连山长长村,黄面团子当人参;搬块豆腐开大荤,吃鱼吃肉合年庚”便是当时艰难处境的真实写照。
2009年开始,丁志峰担任建山村党委书记,深刻领悟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如何让乡亲们富起来,积极为村庄引入多元产业项目。2010年,他就成功促成江苏森林集团有限公司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落地;2012年,江苏肯帝亚木业有限公司的木洋房展示项目顺利入驻;2020年,江苏绿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嗨皮小猪养殖及生猪保供养殖项目扎根建山……同时,建山村大力组建“三大合作社”,全力探索第三产业发展新径,村民人均收入从原先不足8000元蹿升至36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也从2009年三村合并时的不到20万元一路高歌猛进,增长至2023年的180多万元。
不仅如此,丁志峰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与对本土资源的深度认知,积极引导村民立足丘陵山区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他大力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与优良品种,精心培育建山村特色苗木品牌,推动苗木产业发展。目前,全村苗木种植的面积达到7000亩,从事苗木相关工作的村民众多。建山村的苗木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成熟的苗木种植、苗木销售产业链,为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收益。
在村庄经济发展的同时,丁志峰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发展双提升,不断投入资金改善村容村貌,收获了众多荣誉,且他在环境整治中勇挑重担、关怀村民冷暖,凝聚起全村发展的向心力。正是有这样坚实的发展基础与人文关怀保障,建山村顺势开启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战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建山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无疑是建山村发展历程中的一大亮点。2023年4月18日,黄连山登山步道项目盛大开工。这条宽2.5米、全长4.53公里、投资5000余万元的步道,俨然成为江苏步道中的翘楚,且先后被列为江苏省森林步道民生实事工程与丹阳市民生实事工程。为了督促好这条步道的建设,丁志峰每天都要在山上爬上爬下两三次,一趟就需要一两个小时。“可以说,这条步道上,有多少台阶,哪一段路有多宽,哪一段路有多窄,我都一清二楚。”
“这条登山步道不仅是一条普通的步道,更是齐梁文化的展示长廊。”丁志峰表示,建山村的旅游产业发展,不仅是要生态美,更要文化兴,在建设之初就将“齐梁文化”融入黄连山登山步道作为重要目标。他联系石刻院设置300多件齐梁文化石刻作品,还特别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建成了“昭明阁”“八友亭”“七贤路”“齐梁路”等诸多景点,使其成为颜值与内涵兼修的文化圣地。“后续,我们还会设置讲解员和一些智能讲解设施,将齐梁文化传播到更多游客的心中。”
作为市人大代表,丁志峰始终牢记职责使命,积极参与人大各项工作。“现在景区是快建好了,但是得让游客到我们这里之后有良好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丁志峰表示,在即将召开的丹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他会联合提出关于齐梁文化森林公园黄连山登山步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提议招引民宿、农家乐、亲子乐园、滑雪场等增收项目时,在给予游客绝佳体验的同时,能形成文化旅游产品带动可持续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我们的群众爱建山、住建山、回建山,就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晴雨表’,我们村党委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全面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把建山的秀美山水和丹阳的齐梁文化展示给更多的人,努力打造出乡村振兴最美最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丁志峰对建山的建设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景。
现在的建山村,一幅和谐优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不仅有笔直干净的水泥路,路旁亭亭玉立的苗木,错落有致的气派农房,还有即将蓬勃开展的文旅事业,势头一片大好。多年来,村党委书记丁志锋宛如一位坚毅的领航者,率领全村干部群众挖掘丘陵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苗木经济和文旅产业,让建山村彻底摘掉了偏远穷的旧帽子,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