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雁”大米飘香乡村振兴路

核心提示: “轰轰……轰轰……”初冬时节,高新区留雁村娇娇家庭农场的加工房内,不间断地演奏着一曲机械奏鸣曲:伴随着碾米机的振动,一粒粒稻谷脱去“旧衣”,变成晶莹的大米,从传送带上滚落至下方的不锈钢盆内。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付晓

“轰轰……轰轰……”初冬时节,高新区留雁村娇娇家庭农场的加工房内,不间断地演奏着一曲机械奏鸣曲:伴随着碾米机的振动,一粒粒稻谷脱去“旧衣”,变成晶莹的大米,从传送带上滚落至下方的不锈钢盆内。色选机张开大口“呼呼”地将刚碾好的大米吸入“腹中”,再“哗哗”地将去除了杂质和异色颗粒的精选大米吐出。“啪”的一声,一旁的包装机上盖打开,一袋印有“留雁”标识的真空包装大米“走”下了流水线,“走”向正在等待的顾客。加工房内飘散着大米的清香。

在产线上忙活的留雁村党委副书记胡冰告诉记者,娇娇家庭农场由留雁村“两委”开办,共流转了300多亩地,种植小麦和水稻。一年来,他和同事们既当村干部,又当种粮人,异常忙碌充实。“虽说我在农村一线工作了多年,积累了不少农业理论,但规模化种粮还是第一次。”胡冰说,去年秋收结束后,从小麦播种开始,他和同事们正式踏上了种粮之路。大家边摸索边实践,认真做好小麦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田管工作,起早贪黑成为常态。夏收时,娇娇家庭农场小麦平均亩产达800斤。尽管距离高产还有差距,但这个成绩还是让种粮“新人”们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小麦收完,接下来的水稻种什么品种?大家商量后决定多种几个品种看看效果。“我们种了南晶香占、南粳46、南粳5055、扬粳糯2号等品种,其中40亩田采用了稻鸭共作模式。”胡冰说,娇娇家庭农场是高新区首家进行稻鸭共作的家庭农场,为的是发展精品生态农业,提高种粮收益。“稻鸭共作水稻生长过程中不施农药、不施化肥,完全是无公害的。田里干活的鸭子也是专门订购的役鸭3号,鸭子全程不喂饲料,吃的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小麦。”

由于受今年夏季超强台风等特殊天气的影响,全市水稻普遍减产。在这一情况下,娇娇家庭农场水稻亩产达1100斤左右,稻鸭共作田块水稻亩产800斤左右。为了延长稻米产业链,村里陆续投入了20多万元,采购了碾米机、色选机、包装机等大米加工设备,建设了加工房,水稻收获后,就开始加工大米。

“今年由于场地限制,农场还没有上烘干设备,水稻都是借助晒场自然晒干的,而且我们自己加工的大米不抛光、不打蜡,适口性好,更有自然风味。”胡冰说,从10月份早稻收割后就开始碾米了,陆续有周边的村民、饭店前来采购。

记者看到,在娇娇家庭农场加工房的售米记录表上,从10月13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销售记录,有买几十斤的,也有买几百斤的。其中,南晶香占大米5元/斤,生态稻鸭米15元/斤。“一开始村民们抱着尝鲜的态度来购买,但是吃过后反馈很好,现在有不少回头客了。我们也更有信心做好这件事。”胡冰说,他和同事们在做好村里的日常工作之外,把精力都放在了娇娇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上,“眼下我们一边继续做好大米加工,一边做好秋播小麦田块的管理工作,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留雁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冷荣俊介绍,留雁村位于高新区与珥陵镇交界处,丹金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村庄环境优美,现有耕地面积2400余亩,兴建的留雁工业园中入驻了30多家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经济发展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成立由村‘两委’主导的家庭农场,让村干部变身种粮人,既是提升村干部强村富民本领的一次尝试,也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探索。”冷荣俊说,种好粮、产好米是第一步,娇娇家庭农场还将继续引进现代化农机装备、建设设施用房,进行规模化、高效化种植与经营。同时通过党建引领、支部共建,联动留雁工业园的大小企业,合力打响“留雁”高品质大米品牌,为村集体增收注入新动能,让“留雁”大米飘香乡村振兴路。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