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魏敬宝夫妇在采收慈姑。记者 吴琪 摄
本报记者 吴琪
“今年慈姑产量稳定,个头有大有小。”迎着清晨刺骨的寒风,来自安徽的种植户魏敬宝已经和妻子下水干活了。只见夫妻俩穿着皮裤,站在冰冷的水和淤泥中采收慈姑,他们熟练地用水枪冲刷淤泥,一个个慈姑便从淤泥里浮上水面,然后被他们一个个捡到盆中。
采收慈姑的活儿魏敬宝已经干了20多年。2013年,魏敬宝从常州来到导墅镇镇东村承包了四五十亩土地种植莲藕,为了解决秋冬季节水田撂荒的情况,在收完莲藕后,魏敬宝就在田里种起了慈姑,以增加经济效益。他告诉记者,“正常每年一亩田能产3000斤左右的慈姑,一年能多挣个十几万元。”
虽然增加了农田效益,然而种慈姑的苦却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了的。魏敬宝说,每年7月份,慈姑苗就要在田里种下去,然后施肥、除虫,到11月份便能收获。不过由于慈姑的采洗只能靠人工,而且很难请到工人,魏敬宝只能带着妻子自己干,早上6点,他就要下田冲淤泥,七八点等老伴儿过来一起捡,到了下午把慈姑清洗干净后,晚上再叫儿子儿媳拉到常州市场上卖,每天这样连轴转,一直持续5个月。
“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种下去,最冷的时候收上来。”魏敬宝苦笑道,随着年岁增长,对于种植慈姑自己渐渐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据了解,慈姑的口感独特,具有先微苦后甘甜的特点,类似于土豆,却更为细腻,由于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锌、硼等微量元素,慈姑营养十分丰富,生吃、熟吃,或者采用炒、煮、烤、炖等多种烹饪方式,都可以展示它的美味。“今年批发价比往年下降了四五毛一斤。”魏敬宝说,目前慈姑已经大量上市,喜欢吃慈姑的市民不妨购买尝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