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苑社区:倾心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正在不断展开。

本报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毛淑萍

1

图为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

251f82ce247997a29a6ebd5156c3f812

图为老年人在剪纸工作室剪“福”字。

记者 王国禹 摄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正在不断展开。为进一步改善社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兴隆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积极整合资源,提供多元服务,让社区老年群体“不离家、不离群”,在家门口老有所“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乐享“银龄”幸福新生活。

老有所“医”,

健康驿站平安护航

“我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签约患者,长期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在,这里的就诊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完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真的要感谢社区干部和全体医务人员!”这是兴隆苑社区徐女士近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发自肺腑的感言。

记者了解到,兴隆苑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和配药服务;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契约,建立健康档案,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体提供家庭病床随诊、药师指导、健康检查、义诊换药等上门医疗服务。除此之外,社区卫生服务站还针对社区老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定期组织小区巡检,提供免费义诊、护理咨询、慢性病健康知识宣讲、四季养生知识讲座、测血糖血压等多样服务,实现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老有所“靠”,

爱老敬老温馨相伴

日前,兴隆苑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携带米、油等生活物资,对社区部分残疾、独居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其间,大家还与老人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提醒老人要注意用火、用电和用气安全。老人们表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社区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位接受帮助的独居老人激动地说:“感谢社区和志愿者们,你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让我在这个冬天不再感到寒冷!”

据悉,近年来,兴隆苑社区专门建立辖区残疾、独居、孤寡、失独等特殊老年人群体档案,依托网格服务力量定期进行入户走访,纾难解困。同时,社区聚焦老年群体普遍需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整合共建单位、党员先锋、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爱心义诊、暖心慰问等各类公益服务活动,让辖区老年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

老有所“乐”,

多彩活动幸福家园

打牌、下棋、唱歌、跳舞、看书……每天上午,兴隆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场所内总是热闹非凡,老人们互相切磋、交流技艺、谈天说地、互话家常,这里俨然成了居民的另一个“家”。“每天和社区老人们一起来下象棋,心情好了,身体都更硬朗了。”几乎每天来活动室下棋的陈先生坦言,这个活动室深受老年人欢迎,使大家在娱乐中切磋棋艺、增进邻里情谊。

去年以来,兴隆苑社区立足老旧小区居民活动、娱乐场所少的现状,充分整合社区场地、设备等资源,强化利用力度,进一步建强为“老”服务活动场所。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有棋牌娱乐室、文体活动室、日间休养室、阅读学习室等多功能活动空间,可供老年人开展棋牌娱乐、传统戏曲、舞蹈表演、模特走秀、独唱合唱、小品演绎等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广阔的活动平台。

“社区还特设‘纸悦馨隆’剪纸工作室,每周定期开展剪纸学习课程,让辖区老年群体学习非遗剪纸艺术,培养兴趣爱好,厚植民族情怀;此外,针对老年群体生理、心理特点,还常态化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主题健康知识讲座、反诈骗宣传等活动,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助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生活,树立自信。”兴隆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老有所“为”,

银发力量彰显担当

在兴隆苑社区,活跃着一群头发花白却精神抖擞的志愿者,他们服务辖区居民、弘扬社会正能量,他们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协助治理小区大事小情,以“银龄”之力奉献余热。

永康公寓是兴隆苑社区所辖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作为社区的老党员,华师傅就主动承担起了小区巡查的重任,以便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社区。一天,华师傅在小区里进行日常巡查,发现两户居民发生了剧烈的争吵。了解后发现,由于大雨天气外加老房子阳台破损渗水,导致雨水顺着楼上居民的阳台渗到楼下居民家中,泡坏了楼下居民的家具。华师傅站出来让大家都消消火,并把两户居民召集到社区会议室协商解决办法。华师傅作为“社区老人”,人缘一直不错,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楼下居民作出让步,愿意降低赔偿金额,楼上居民也积极配合,第一时间修补阳台并给予补偿。

据兴隆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立足辖区老年人多的特点,深挖和培养老年群体文艺骨干,组建社区老年艺术团队,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发光发热;同时组织老党员、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担任社区主题教育宣讲员、校外教育辅导员、帮教员、志愿者等,充分发挥各领域老同志的优势特长,推动将“银龄力量”转化成社区治理效能。

兴隆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社区将不断优化为老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内容,扎实做好各类为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持续提升老年人群体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